你记忆中哪一次旅行最让你难忘?
你一周中哪一天的工作最让你满意?
你与朋友的聚会哪一次最让你开心?
你度过的假期哪一次最觉得充实?
你参与的活动哪一次最觉得有意义?
……
如果你想过上面的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些答案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你之所以觉得这一次经历记忆深刻,往往是因为其中某一个片段体验非常难忘。
这就是峰终定律在起作用。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人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和结束时的感觉。
比如上一门微积分课,前二十分钟听课听得昏昏沉沉,突然老师让你到黑板上做题,这道题难度很大,但是你恰好会做,洋洋洒洒写了半黑板解题步骤,得出了正确答案,获得了大家敬佩的掌声,达到你这堂课的高峰,这样这堂课就会深深烙在你的记忆中。无论前期的昏沉,还是后面的困顿,都会在在以后的记忆中慢慢抹去,最后这堂课总体体验就是很满意。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同时听时长、强度都相同的一段噪音,A组听完噪音后就停下,B组听完之后再继续听一段低强度的噪音。按理说B组听噪音的时间长,承受的折磨应该更大才对,但是测试发现,A组的痛苦指数要比B组大得多。
这就是峰终定律再起作用。
“峰终定律”是基于潜意识总结出“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如何用“峰终定律”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
如果列一份宜家的畅销榜单,排名第一的可能不是沙发、台灯或者置物架,而是出口处1块钱一个的冰激凌。
有人会问,冰淇淋卖这么便宜不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吗?有什么意义呢?但其实改善宜家顾客体验的,正是这不起眼的冰淇淋。
宜家的购物路线就是按照“峰终定律”设计的,它有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店员很少,顾客经常得不到帮助,顾客需要自己从货架上搬货物,还要排长队结账等。但是宜家的峰终体验是好的,它的“峰”是过程中的小惊喜,比如,便宜又好用的挂钟、好看的羊毛毯以及著名的瑞典肉丸;它的“终”就是出口处只卖1块钱的冰淇淋,这就是宜家不提高冰激淋售价的原因。在购物结束之前,吃一个美味便宜的冰激淋,人们之前的所有糟糕体验就都被抛到脑后了。
无论对营销还是生活来说,制造难忘的“峰终”瞬间至关重要。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提到了三种方法。
第一,制造仪式感。仪式感赋予了普通小事不一般的意义。比如和伴侣吃一顿晚饭,都是一样的两菜一汤,点两只红蜡烛,来一杯红酒,与平时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平时吃完饭可能还相互推着对方刷碗,有了仪式感,双方可能就耳鬓厮磨一起刷碗去了。
第二,突出重要性。假如你是项目部经理,要下发一项通知,如果只是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一般的结果就是人人回复一个“收到”,再无下文,执行程度非常低。但是如果你组织所有人员召开会议,会议纪律要求严明,迟到、早退、手机铃声响、交头接耳全部罚款,整个会议只重点讲这一个事项,那项目组成员的执行力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第三,制造惊喜。生活本身就是以平淡为主的,每个人都希望在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有惊喜出现,一个小小的惊喜都很可能是他人一天中的“峰”时,从而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
我一直觉得“峰终定律”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发现,一个很实用的心理学套路,这个套路我一直用在自己身上。最简单的应用就是,每天晚上,无论这一天充实还是空虚,快乐还是痛苦,一定要在睡觉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昨天因为工作失误,在公司大会上被领导点名批评,还要扣业绩扣提成,又被客户数落专业能力不行,一整天都很压抑。我告诉自己,不能带着负面情绪结束这一天,于是在睡觉前十一点多到体育馆去跑步,五公里跑下来,洗个热水澡睡觉,感觉生活真美好。
今天加班到十点多,跟同事吃夜宵,一直到十二点多才回来。做工程这一块,最大的坏处就是晚上饭局太多,为了抵消这种感觉浪费生命的负罪感,睡觉前我写了这些文字,以坚持写作来结束这忙碌的一天。
当我说“未来”的时候,我刚一念它就成了过去。——辛波斯卡
我从不知道顺其自然有多自然,但我知道现实有多现实。每次当生活让你我感到困顿无力的时候,希望我们不是顺其自然,浑浑噩噩,因为未来转念就成为过去,而是要打破僵局,破局而出,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