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刷朋友圈,看到cc的动态:“终于做完了,五个人一起加班到凌晨两点,应该纪念一下。”
配图是某自习室的照片。
本来应该是六个人的,我就是没去加班的那一个。
上个周,辅导员找到我们六个人,一起做一个项目的申报材料。
就在当天大家一起开会讨论确定好了所有事项,并且给每个人都划分了任务。东西不多,时间不紧,只要每个人都按要求来,还是不难做好的。
可,大学里面的团队合作,真的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个队友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在提交初稿的前一个晚上,一个男生在群里说自己的任务做不完了,让大家帮忙一起做。
大家都觉得挺奇怪的,他的任务算是最简单的了,居然会做不完。
“嘿嘿,这几天连续唱K几个晚上,白天上课,都没时间,我才做了一点点,真是来不及了。”
因为第二天早上就得交,有人就表示同意帮忙了,一个接一个,我当做没看到,没有参与大家的友情援助。
我确实一点都不愿意帮助这个男生,他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态度出了问题。
谁都有自己的事情想要去做,你完全可以放纵去玩游戏,去追剧,去K歌,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在这之前,你必须保证,你有能力对你的放纵负责。
我的第一稿也是熬夜完成的,如果不在那个时间完成的话,后面会来不及修改完善。
所以,那天晚上跟朋友出去喝酒,玩到12点回到寝室之后没有马上睡,而是裹着毛毯敷好面膜坐在那里做材料,一直到我的室友早上六点多醒来问我怎么起这么早。
他只要有那份心,就从求助大家那一刻开始工作,一定是能够在截稿之前独立完成的。
说到底,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
他一开始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团队。
《乌合之众》这本书里就提到过这个现象,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团体的一员时,就很难约束好自己。
因为“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无论事情成败与否,都是归给团体的,所以男生知道自己不做,总会有人愿意站出来的。
一个团队最可怕的不是猪队友,而是这样的寄生虫。
后来的两次加班,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初稿交上去之后,材料又修改了两次,两次加班我都没去。
意料之中,初稿被打回,用辅导员的话来说就是:“连最基本的句子通顺都没做好。”
其实在交稿之前大家会把自己做的都发到群里,互相检查一下,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我的,但是我认真看了每一个人的并大致说了下自己的一些建议。
有人说到时候再看看,也有人说一点问题没关系的,只有一个女生后来又把自己的修改版发给我看了看。
我们这几个人都是辅导员找来的,算不得是那种做不好事情的人。
可凑到一起,但凡有一个人把事情标准降为“大致可以”敷衍了事的消极情绪就会在团队内传播开来.
往日那些带着各种积极分子头衔的人,离开了直接排位的竞争体系也变得不积极起来。
人人都想着差不多就行,到最后就是差很多,稿子需要一改再改。
cc的那条动态下接了一大串“辛苦了”“你们最棒”的评论,可凌晨两点的加班真没有多值得表扬的,那不过是人人降低自身要求造成的低效率。
朋友说毕竟是一个团队,我每次加班都不去是不是不太好。
我告诉她,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是那个为了整个团队一个人熬夜到三四点做了200页PPT的人,现在的我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清楚地知道:
每次过审我的材料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并且其他五个人只要真的用心绝对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还很可能比我做的精彩。
这种情况下,我真的不愿意去扮演一个老好人的角色。
中学时期的班主任,很喜欢“一人犯错全班受罚”。
那个时候以为,这样做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班要团结,现在才懂得,老师更想让犯错的同学明白,当他身处于集体时,一个人的错误会拖累整个集体。
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出错误,则是对其他同学最好的尊重和对整个集体的负责。
一个团队互帮互助的前提是大家已经为自己的任务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而不是有人混在中间不尽责,然后让整个团队来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我的原则向来是,我可以帮助你,但我绝对不会代替你。
团队合作是很多大学生最讨厌的事项,因为确实短时间之内大家是很难有团队凝聚力和荣誉感的。
说实话,我不去加班也因为那个项目做得再好我也不能获得什么,这是出于我自私的利益衡量。
但是,单从人与人相处来看,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一旦成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不管对团队是否有归属感,至少,先做好自己该做的。
如果一开始每个人都尽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不是心安理得地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团队合作就不会是个那么糟糕的存在。
而团队中,因为个人态度不正造成的失误,我从来不愿意为其买单。
相互尊重,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