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去过很多国家,在很多地方待过,却一直没什么变化?
我们知道改变自己就是用新行为和经验来替代旧的行为和经验,无法改变的人往往因为无法走出心理舒适区,习惯用旧经验来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走出心理舒适区,改变自己呢?
最近在看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书中介绍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心理免疫系统的 X 光片。
利用心理免疫系统的 X 光片找到阻碍我们行动的内心假设。
什么是心理免疫系统?
人的心理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
当我们用新的行为方式行事时,心理免疫系统会让我们感到焦虑。为了避免焦虑,我们就用回了老办法。
什么是心理免疫的X光片?
它能像X光片一样,把我们心里真正怕的东西照出来。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其实是一张四栏表。
第一栏,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第二栏,我们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第三栏,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第四栏,内心的重大假设。
我们常常以为是我们的头脑在指挥行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潜意识的影响更大,了解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才能真正改变自己。
就像书中讲述的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她很想跟别人建立联系,却总是没法迈出 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她内心的基本假设是: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如果别人对我好,那一定是对我有企图。
这一次,陈海贤老师让她把人生中对她好的人都列出来,有父母,还有高中时的班主任。并问她,这些人对她好是有什么企图呢?
她说:“爸妈对我好,是希望我将来为他们养老。高中老师对我好,是为了我成绩好一些,能让他脸上有光。”
人总是会保护自己的核心假设,不会轻易改变。
可就算这样,她心里也会想: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而海贤老师不是呢?当她这么想的时候,就已经在审视自己的假设了。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个信念就有所松动了。
这让我想到自己,最近刚换工作,我在新公司表现得非常积极阳光。我对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敏感,如果团队里有人不开心,我就会反省,是不是因为自己没做好,这让我很心累。
通过画出心理免疫的X光片,我发现自己内心有一个重要假设:如果我不表现得热情积极,我就没法融入团队,别人就不会喜欢我。
然后按照书里的建议,我尝试做了一个行为测验:
在周一、周三、周五的时候,努力表现得积极阳光,关心每个人的情绪,就像我平常做的一样;
在周二、周四的时候,不去关注别人的情绪,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通过每天记录自己心情的变化,以及团队氛围的变化。我发现大家的心情根本没什么变化,他们压根就没注意到我的变化。
发现这一点后,我也卸下了自己的负担。只是偶尔需要的时候,我才去关心别人的情绪,感觉轻松多了。
如果你最近也有想尝试和改变的事情,不妨用心理免疫的 X 光片来看看内心真正的恐惧和假设是什么吧。
让自己内心错误的假设倒塌,就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