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话说:母子连心。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但是,这件真实事件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2019年12月27日凌晨1点,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乐乐去世了。
而她的妈妈,从孩子哭到去世的近3个小时,就在门外。
但她听见宝贝撕心裂肺的哭就是坚持不进门。
而是站在门外,一边看孩子哭的监控,一边在微信群里求助,和群友讨论:
“我到底要不要进去啊?我好着急啊!”
[图片上传中...(image-70c1cf-1615171825636-4)]
WHAT?
到底谁是孩子的妈妈啊!
到底是什么情况?
视频是从监控拍摄的,孩子单独睡在一张小床上,睡眠姿势很不好。不太客气地说,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危险。为什么孩子才三个月大,要孩子趴睡?
为什么本来就很危险,还在别的房间睡觉?
为什么明明孩子在哭,妈妈不进门,反而通过视频监控?
为什么孩子妈妈会愚蠢到这个地步?
2
追根溯源,发现这是因为这个妈妈在参加一个“培养孩子更好的睡眠习惯”的网络培训班。
这个睡眠引导课程致力于锻炼婴儿们独立睡觉的能力,不仅训练三个月大的孩子分房而睡,还要孩子“科学地”解锁趴睡,父母则在只外面看监控,根据课程的要求,他们除了特殊情况外,不能进去哄宝宝。
她按照老师的网络指导进行孩子趴睡的睡眠训练,而遇到问题就会在“睡眠引导群”里求助。
这个奇葩的群是育儿账号“芝士小馄饨”的付费用户群一贯做法。
指导10次,收费2999-6999元不等。
心理学科班出生的我,一看到这个所谓的“睡眠引导理论”,内心无比痛心和愤怒。
要知道这个所谓的“让婴儿单独如何如何”的训练法是彻彻底底的洋垃圾,上个世纪中叶曾在欧美风靡了一段时间却后患无穷。他的创始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
[图片上传中...(image-db2f9d-1615171825637-17)]
搞了一套试验,先让孩子和小动物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很喜欢小动物。然后故意在后面破坏。
比如先培养孩子和动物的感情,当孩子防备全无后,在小动物一出现就敲棒子,故意破坏孩子的整体思维,让孩子产生恐惧。然后以后即使不敲棒子,孩子看到小动物也会大哭。[图片上传中...(image-6f4fbc-1615171825637-15)]
华生这个发现极为惊人。
他由此推断:孩子的行为是从小必须独立剥离训练,这样可以让他们长大后训练出更强大的人格。
一时间,这种观点在全世界盛行。他也被誉为美国育儿神仙。其中衍生出了各种训练法,包括我们今天写的所谓睡眠训练法。我们在美国大片中看到的很多美国妈妈一出生就把孩子丢在单独的房间内睡觉不管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全世界这么一来,少说被他毁掉40多年的的孩子,不计其数。
直到1960年后,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猴子实验。
他把吃饱的猴子关在铁丝网+奶瓶的地方,
面对一个是没奶的“毛巾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丝妈妈”,小猴子怎么选择?
出人意料,所有小猴子都选择了毛巾妈妈。
至此,华生的理论被彻底打破。
在孩子婴儿时期人为过早的强行把婴儿和母亲分离绝对是弊大于利。
爱和依恋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的重要。
而华生本人依照他的方法养育的孩子到最后都出现了严重的人格问题。
大儿子雷纳人格分裂,多次自杀,20岁成功自杀身亡;
女儿玛丽也多次出现偏激人格,多次自杀未果;
小儿子也是人格问题离家出走;
他的外孙女玛格丽特也多次尝试自杀。
因此,所有对于婴幼儿的“独立+冷漠”训练法都是有严重问题的。
这套理论早就被美国所抛弃。[图片上传中...(image-d01a1c-1615171825637-12)]
3
为什么这套理论早就被美国所抛弃的理论却在中国生根发芽,成为很多国产“育儿家”的圣经呢?
这家搞育儿睡眠的公司是什么来头?
通过查询发现,这家集团的创始人是一个药剂学和化学的双学位,却教人搞育儿睡眠。
所谓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婴师的资格证,是一个花40块钱上了课就能过的基础合格证,没有什么说服力。
一篇宣传他的文章
显然,一个外行的人,却在干内行的事。
一边散播成长焦虑,一边用PUA的手段半是安抚半是嘲讽。
目的很简单:
充分利用新手妈妈、爸爸的焦虑,卖课卖书赚钱。
一方缺乏职业良知,一方缺乏独立思考。
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可以即时获取大量信息,但如果缺少自己的思考,只会被越来越多的信息或者事实所包围和困扰,难以决策和行动。甚至因为求学心切,反而被伪专家所骗。
西方宗教上把人性之恶归为七种,称为“七宗罪”。它们分别是:
**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些“罪恶”恰好也是我们的情感弱点。
而在互联网上,高明的营销者会充分利用这些弱点,达到目的。
最明显的是“贪婪”。比如双十一期间眼花缭乱的促销,无论是满减,定金膨胀,还是抽奖,无一不是利用人性的贪婪,来促使人们冲动消费。等到冷静下来才发现,本来只想买一个电饭锅,最后却买了一个厨房。
再比如“虚荣”。从最早QQ会员的红黄蓝钻,到各大电商平台的VIP等级制度,再到弹幕网站上充会员就能更改弹幕颜色等等......这些功能设计的背后,都是有意地将人群进行高低价值区隔,从而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心理,让他们获得优越感。
而至于“暴怒”,“贪婪”,“色欲” 等等,那就更普遍了。每天充斥着我们朋友圈的文章,那些煽动情绪的大号们,无一例外不是在利用这些。
4
《伊索寓言》里边有个“父子抬驴”的典故,说的是一对父子赶着一头驴准备到集市去卖,却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不知所措,最后抬着驴走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却揭示出非常深刻的道理:
不会思考、没有主见的人,就会被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所主导,导致无所适从。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强调过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
“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
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的认知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经研究发现:
我们的大脑有快慢两种做决定的方法。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靠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
“系统1”是快思考,直觉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理性思考。
在如今的信息轰炸时代,我们人人都需要
跳出大脑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决策。
要学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不同思考方式,学会多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
那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避免落入思维牢笼
怎么做呢?
第一:拒绝下意识、直觉性的反应。
当有个第一反应从大脑中出来,要缓一缓,想一想。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审视,再做决策。
不动脑子、相信既定「联结」,是最省力的做法,是大脑最喜欢的做法,也是整个商业社会和娱乐形态,最希望的做法。
一些所谓的网络营销正是利用人类大脑的这一弱点,开发了一系列的话术,让内心有所求的人逐渐上钩,最终交钱后却“赔了夫人有折兵”。更惨的,有如本文开头的那个故事。
不要让他们如愿。
第二:遇到重大问题,不妨舍近求远,选择困难一点的路径。
丰田有一个经典的「5Why」分析法,就是对问题反复多次发问,来打破固有预设,找到背后本源。
5WHY从三个层面来实施:
为什么会发生?从“制造”的角度。
为什么没有发现?从“检验”的角度。
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
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很多人不喜欢这样做。他们往往只问一次、两次,然后就止步不前了。
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是不言自明的,是「常识」,无需操心的。
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在参加这个睡眠培训班前,从这个方式去探求这件事是否可行,在遇到问题时不时盲从而是多问一问为什么,也许,这个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5 Why」分析法重点不在于找到答案,而在于发问和怀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对自己的「联结」重新进行审视,你会发现深藏在自己心底的偏见,你会发现,许多表面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有着复杂的原因。
真理永远不在某一个地点,而是在路上。
当我们尝试着避免落入思维牢笼,你会逐步发现你走得比别人更远,看到的事物也更深入。
这就是深度思考。
写在最后
这个信息快餐时代,在呼吁商家职业良知的同时,也愿我们人人都能够学会深度思考,避免陷入思维牢笼。
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 作者简介:颜如玉,教育工作者,个人成长教练,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灵感受生命。
- 个人微信公众号:颜如玉的理念世界
- 个人微信:butterfly3210(添加好友请备注:简书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