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实质是老师端上来啥你就吃啥,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学习,纯粹就是应付考试,你认为这是好的学习吗?
今天,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跨界的知识高手,你需要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何帆老师告诉大家三个经验。
第一个经验是,不要“我注六经”,要“六经注我”。
很多人读书都是“我注六经”,努力想明白作者的思想是啥,而不是你自己怎么想。
什么叫“六经注我”?就是以我为主。书是为我服务的。我读别人的书,不是为了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而是想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补充和完善我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经验是,不要永远停留在学习的状态,要尽快进入研究的状态。
学习始终要充满好奇心,一切都要去尝试,一切都要钻研,学习不是为了学到已经有的知识,而是为了探索知识的空白领域。为研究而学,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个经验是不要去记,而是要去悟。
教育就是当你忘记了之后,还能记得的东西。
这三条经验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都是让你学会自我修炼。在修炼的过程中,你会先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开始,然后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但是,到了最后,你会上升到“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渐悟,也会有顿悟,悟了之后,你还要去行。
关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把你培养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是把你培养成一个“文艺复兴”式的通才。
那么,“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和“文艺复兴”式的通才,到底有哪些差距呢?
我的理解是,百科全书式的通才,知识很多,就如活字典一般可供查阅,但互相没有太多的关联,古板,是死知识。而文艺复兴式的通才,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而且有自己的价值观,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运营到生活、工作中。是死知识与活知识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