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60天。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在这里明确的说出了他收学生的几个条件。首先要懂得每日反省自己,像曾子一样,一日三省吾身,这样的学生才可以真正是教化。其二要在个人行为方面非常的检点,也就是当下说的嫖赌饮荡吹这些恶习。最关键的还要他能够有一颗求知的欲望,和上进的心。那么相反的,其他的品性低劣之人,孔子是不愿意收他为学生的。
在古时候先生收弟子是要看很多方面的。但是当下的社会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强制入学,所以品行高低方面就各不相同了。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其实想想也是对的,孩子生出来就是一张白纸一般,但是为何一天一天成长之后都变成了各不相同呢?当然所有的原因不光是老师和家长,也有社会的原因。每一个孩子生长的环境不一样,他所遇到的老师不一样,他身边的朋友也是不一样的,这几大因素无形中造成了一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古有孟母三迁。尽量让孩子与一些有优良的品性的人作朋友,为孩子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但是今天的我们在大都市中,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选择,那我们就只有选择在自己的家庭中,尽量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全健康的去成长。要想让孩子的品性优良,首先父母的品性必须要高尚优良。一个拥有劣质思想的父母,如何去教育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呢?
在2000年前,孔子已经说出了做老师的教学的一些方法,那么在2000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
首先针对不同的孩子,要用启发式去教育孩子的心智。作为一个启蒙老师的话,他更要有启发性的思维。启蒙得好,孩子在后面的人生途中会走得很顺;启蒙的不好,孩子的品性就很难提升。所以这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自学能力特别强,有的孩子自学能力特别的差。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每个学生的进度都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方法才是适合学生的方法。但是当今社会的教育都是一个统一性的教育,这种填鸭式教育让孩子的能力不能完全得到发挥。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很顽皮,总想偷懒。因为没有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激将法!来激励孩子去求知,去得到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东西。
所以说只要我们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