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与外孙女共进午餐,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不禁想起我小时候过小年的情景。
小时候我就盼望着过年,小年来了,大年就快到了。小年就开始杀猪宰羊。我们村有两个屠夫,谁家离得近就找谁。养一头猪一般养不太大,养一年也就120斤左右,那就不算小了。喂野菜或白薯秧子和糠等,在宰杀一个月前,给点硬料,喂点 玉米或豆饼等,肥得就快。期盼过年,享受那种氛围,可以杀猪了,但不能全吃,还得卖多一半,给杀猪的二斤肉,左邻右舍不错的,亲戚,朋友
给砍上一斤肉,再加上几块血豆腐,这说明关系就不错了。当天忙着煮猪头,大肠等,还得打扫室内室外卫生,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黄土地上再洒点水,简直一家老少全出动,忙得不亦乐乎,欢欢喜喜迎新春。
我母亲说,像大户人家,旧社会,有家谱的,有祖宗板的,把猪头给先人供上,当家的后人磕头表态,不能辱没先人,不能做对不起前辈的事。
同时还不能忘记灶王爷,给他焚香上供,磕头,保佑一家人来年有吃有喝的,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美言几句。
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信仰,很朴素的,引领人们向上。我想:做事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得起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