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舌战群儒中的“失败者”
毫无疑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片段之一。诸葛亮凭一己之力,影响了整个东吴的舆论风向,并直接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其中的对白,读来更感荡气回肠,如下: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虞翻、步骘、薛综,这三位是当时除了张昭之外的东吴主要辩士,《三国演义》通过嘎嘣脆的笔调用这三人烘托出孔明的博学、睿智、机敏、正义。读者在感叹的同时,一定会以为这三人都是酒囊饭袋之徒。(至少,在下一直都有这样的错觉)
但实际上,这三位在历史上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卓越表现,集中体现在对岭南地区的发展方面。换句话说,今天的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与这三位“辩士”密不可分。
三国时,东吴已经实际控制了岭南地区。公元217年,东吴建番禺城,交州治所也从广西迁到番禺。随后又将交州分为两个部分,新建广州(广州一名从此而来),州治在番禺,辖有南海,苍梧,玉林等六郡,而新交州主要管辖雷州半岛和北部湾一代。经过这样的机构重组后,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转移到新建的番禺城。同时,为了提升岭南地区的文明,东吴委派的负责岭南事务的官吏都是务实的精英,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
公元210年,孙权以步骘为交州刺史,先是以2万精兵征服了岭南全境,使岭南地区真正归附于东吴,然后步骘重建番禺城,强化广州建制,为东吴在岭南的统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陈寿评价步骘“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於声色,而外内肃然”。
薛综通晓经学,是一代大儒,在岭南长期居住任职,以儒学教化当地。在给孙权的上疏中,薛综忧虑地说,“交阯的糜泠、九真的都庞二县,都是哥哥死后弟弟娶嫂,社会以此为习俗,地方官长听任自便,不加以禁止限制。日南郡的男女都是裸体,不以此为羞耻。由此可知,他们同于虫兽,只不过有一张面孔而已。”薛综意识到,教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离任时也一再告诫到岭南当官的人,勿侵扰百姓,否则百姓流离就在所难免。
有关岭南的治理,普遍认为应该通过文化教养的方式,而不是军事镇压。虞翻,三国时期的经学大师,是个有学问性格孤高自傲的人。曾经为孙权占卦,得“节卦”,知关羽不就将兵败。再后来和孙权闹翻了,被贬斥到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番禺,但是他根本不在乎。在番禺讲学不倦,门徒数百人,虞翻不止讲春秋大义,还讲老子论语,他的讲学编成书出版后,在岭南影响非常大。
历史有时很吊诡。公元225年,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时,虞翻开启了岭南私人办学之风尚。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谁又是胜利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