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一节我们讲到西楚霸王项羽在垓(gāi)下之战中战败,最后只能带着二十几个骑兵逃出去,周围还都是汉军的士兵。
项羽一路逃到了乌江边上,乌江的亭长准备了一艘小船,正等着他呢。
亭长说:“江东地方虽然小,但是纵横也有一千多里,有几十万的百姓,足够称王了,大王赶紧渡河吧,汉军追过来没有船,是过不了河的。”
项羽笑着拒绝他说:“现在是上天要灭亡我,再去江东有什么用呢?再说我当初带着八千江东子弟起兵反秦,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回来,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
“江东父老”这个成语现在用来表示家乡的长辈和亲朋好友。
项羽把自己的乌骓(zhuī)马送给了亭长,让他带到江东去了。
然后项羽回过头来再次与追兵作战,一连杀死了几百个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
最后项羽不愿意被人杀死,便在乌江边上自杀了。
项羽死了之后,楚军全部投降了,刘邦终于统一了天下,成为了汉朝的第一位皇帝——汉高祖。
刘邦击败项羽之后,马上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把他改封为楚王,又重新分封了其他一些诸侯王。
刘邦在大臣面前总结自己为什么能够击败项羽、统一天下的时候,他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坐镇国家,安抚百姓,让军队不缺粮草,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最杰出的人才,我能够用好他们,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而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却不能好好任用他,所以才会最终被我击败。”
正是因为刘邦的这个评价,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在历史上又被称作“汉初三杰”。
刘邦在评定大臣们的功劳时,把萧何排在了第一位,很多带兵打仗的将领都不服气,认为萧何从来没有打过仗,凭什么排在这些出生入死的人前面。
刘邦就用猎人和猎狗来举例子,他说:“打猎的时候,能够抓到猎物的是猎狗,但是发现猎物在哪,给猎狗指引方向的是猎人。
你们这些在前线打仗的将军就好比是有功的猎狗,而萧何则是有功的猎人,所以他应该排在你们前面。”
大臣们这才服气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决定在关中地区定都,便让萧何在咸阳附近修建新的都城,命名为长安,也就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这个地方。
汉朝刚刚建立起来,天下还不算安稳,刘邦又会做些什么事来稳固他的统治呢?
下一节我们继续来讲述汉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