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几家健身房看了看,果然不同品牌,开在不同位置的健身房定位不同。位于金融区写字楼里的健身房不足三百平,侧重会员服务,也就是私教课,有几个运动器械,有拳击练习场地,后期会上普拉提器械。只是,这器械味儿实在有点重,我在这儿运动大口呼吸,这种味道恐怕不太愉悦。有淋浴间,可同时供两个人使用,除了没有游泳馆,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吧。会员卡的设计是为了促进自律习惯的培养,打卡够一定数量,可退卡费~嗯,当然,如果在健身方面真的太“不自律”,那这会员费也只能是打水漂了。
瑜伽馆也是各自以自己的模式在生存,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不足。田华瑜伽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也叫田华,是四川人,这个田华是重庆人,人世间巧的事情真的蛮多。开在万达广场的这家店主要有两位阿姨在负责,都是从田华瑜伽学院教培班毕业,发的竟然是她们自己学院的证书。其中一位阿姨告诉我一般教培毕业要先去健身房练练手,哭笑不得的我觉得健身房那边大概不会这么承认。
晚上小伙伴们的分享很精彩,真的是集思广益,可以从不同角度再来看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能力,再加上跟各家健身瑜伽机构的对比,自然是给每个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今天小组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很流畅,更多的像是大家一步一计划,好在我们应变能力比较强,最终也是完成了任务。尽管也知道开始的准备和规划还是必要的,但当时接到任务还是略微有点懵,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很好的方案,致使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必要的弯路,比如区域的划分不明确,两小队有重叠,时间上也耽搁了些。而且为了搜索周边的瑜伽健身馆,我们跑得有点远,乃至差点超出了范围,不过当时为了更多搜集信息,这个问题并没有意识到。还好店长能理解,而且各位小伙伴积极认真的态度真的值得夸赞!感谢小组伙伴的合作和包容,因为有你们,在这座城市大街小巷的奔波也成为了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