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季羡林,是无意中读到一则关于老先生的轶事:北大开学,一新生报到独自到校要去办理入学手续,又丢不下大小包的行李,忽见一似退休老人经过,觉得他平和无事就将行李相托。结果一直忙到日落才返回,老人安然看着他的行李,道谢话别!次日开学典礼,这位新到学子忽然认出了主席台上坐着那位给他看行李的老人,他就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更大的名号是后来他撰文三辞的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相较于广大芸芸众生,无论学识声望社会地位官职衔位,孰能与老人同日而语!然而又有几人能与人家的平和朴素、泰然自若相比啊!从此之后,留心阅读季老的文章,有两件事印象最深、启示最大。
一是季老的文中多次提到他有早起的习惯,一般是早晨4:00时就起来提笔写作了。我没有详细考证他的这个习惯始于何时,但在60至90老龄一直不辍。我们知道没有自律和毅力人终将一事无成,而季老却是在功成名就后依然能一如既往。我真的震惊于一个能长期驾驭早起早读早学的人,怎能不在一术业上超越别人。辛苦和毅力是掌控命运的密钥!
二是在季老后期的文章中经常引用的陶潜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尽显对人生意义的了然和顺应人生、归于自然的旷达。比如生死、比如无常这些人生中我们确实不能控制把握的就应该跳出心囿,让灵魂在高处俯视一下人生。其实顺天应命里有大智慧,并不一定是对现实的屈就。我深知自己浅薄,尤其不能尽解季老所意,但能有些许领略自已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