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晴
1/ 姥爷是镇上医院有名的中医。有些傲慢,性子不算急,严肃,穿戴讲究,戴一副总是耷拉到鼻尖上的眼镜,看你一眼,永远没通过眼镜,也许就为了更好地传达眼神的犀利。至今,我对中医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姥爷给我留下的印象里。
姥爷识文断字,算盘打得咔咔响,却要行走于没几个人能识字的乡间。没人能跟他有心灵上的交流,自然他看人的时候,眼皮不自觉就上抬。听不了的粗俗话,他总会别过脸去,甭想听到他的下一句。久了,人们说姥爷有点瞧不起人。
有一次,姥爷去集市,有个曾经找他看过病的农人在卖甜瓜。也许是感激姥爷给他看好了病,也许是想着今后再去找姥爷,能看个笑脸。一看到姥爷从跟前过,他马上拽住车子不让走。
“李大夫,甜瓜刚上市,甜着呢,赶快捎上几个,我自己家种的,保你好吃!”不等姥爷反应过来,一个个甜瓜已经装进了车筐里。
“谢谢啦,不要不要,我家地里种的有。”姥爷推辞着。
“你家是你家的,一定尝尝我的。”
“真不要,我还要买东西,车筐一会要占用,没地方,拿不回去,赶快拿走!”
可农人还是一直拉拉扯扯,推脱着。
“啪啪”姥爷把瓜摔到了地上,扬长而去。只留下农人摇头叹息。
2/ 姥爷挣钱,比那些只在家里伺候庄稼地的人有钱。小时候最爱在晚饭后,牵上娘的手,走上二里地去姥姥家。姥爷喝茶水,买蜜桃,有炒花生。那时候的农村主要种植能吃饱饭的农作物,还没想到过种植花生。同样一年到头的水果就是家里枣树上结下的果子。摇曳的蜡烛下,大人们聊天喝茶,小孩子嚼着豆,吃一口水蜜桃。三十年过去,我再也没吃过那么甜的桃。
小时候我是羡慕姐姐的,因为她从小跟着姥爷姥姥长大,吃的好穿的也比我好。记得那时候冬天很冷,而姥爷又刚刚给姐姐买了一副新的手套。我想要,可怎么拿?我偷偷的把那副红色的毛线手套扔到了床下,就等着他们能忽略能不想它的时候再拿出来。可不曾想,他们一直在找它。我只能假装不经意发现了,帮忙找到了,在他们的欢呼声中看着姐姐再次戴上它。没有人注意到我,就如同人家所说的,家里的老二闺女就是个影子,尤其上面有姐姐下面是弟弟。
从小就知道,姥爷是严肃的,他对我的态度永远只是“哼、哈”,没有过什么亲昵的举动,即使是自己发烧生病找他扎针,他有的也只是一句“屁股放松,别绷着劲”。妈妈说,姥爷喜欢干干净净的闺女,你却是一个鼻涕虫。小小的我却渴望得到姥爷的宠溺,就像姐姐一样。每当有姥爷的场合,我都使劲吸着鼻子,竭尽全力不让它发出一丁点的声响。在姥爷面前,我把所有的热情发挥到极致,就想引起他的注意。
那次中午的时候,姥爷忽然来到了我家,而妈妈恰好包的是饺子。印象里姥爷从没在家里吃过饭,可能他觉得回家近,也许是心疼他闺女我妈的劳作。我们留他吃饺子,他也破天荒第一次坐到了正座。
“娘,这一锅煮的有点少了,下一锅要多煮点,不然不够吃了”我冲着娘喊,生怕姥爷吃不到嘴里。
“算了,小妮,我还是回家吃饭吧,不然你娘还得等着”姥爷忽然立起身骑车子走了。
“你看看你,话也不会说,姥爷好不容易来吃顿饭,你说什么多了少了的”妈妈嗔怪着我。
姐姐上中学了,去了二十里地的外乡。姥爷每到星期天,总会骑上车子,不辞辛苦的大包小包的送吃的。姥爷说姐姐自小体弱,吃不了苦,学校的饭菜肯定不合她的胃口。姐姐说,同学们好羡慕她,有姥爷姥姥疼,这姥爷可不像农村里的,明明看起来就是一位退休的老干部。
我卖命的学习,发誓一定超过上中师的姐姐。考上高中了,我跑去告诉姥爷,“姥爷姥爷我要进县城读书了,以后要上大学”。那时候的姥爷已得了糖尿病,妈妈说他没什么力气给我鼓掌庆祝。
高三的时候,班级学习气氛日渐紧张,我们已不能每周回家乡。爸爸偶尔也来学校看我,拿来妈妈腌制的咸鸡蛋,炖好的五花肉。可爸爸头上裹一条羊肚子白毛巾,骑着只剩下两个轱辘,被娘戏称为“鸡架”的车子,一进班就嚷嚷“小二小二”。那时候总盼着,姥爷能不能也来看我,穿上他的绸布衣衫。
年上二十四的时候,终于放了年假。我想起娘说姥爷病的很重,骑车子拐弯去了“李家包子铺”。姥爷曾经夸过他的小笼包做的好吃,味道十分地道。
我把包子放在饭盒里,揣进厚厚的棉袄里面,就想着姥爷可以吃口热的,毕竟包子必须吃刚出锅的。
刚一进村,村口猪圈旁边,爸爸竟然在送猪食。
“你姥爷死了,今上午死的。觉得你下午就回来了,没去学校找你”。
热乎乎的包子祭奠了姥爷,可姥爷,我长这么大,你还没夸我一句,怎能就这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