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题解
孔子这句话强调了举一反三,领会精神实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一学习方法抓住了“学习”这一人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的本质规律,就是人的认知是从低到高,从片面到全面,从浅薄到深刻的过程、新知识、新学问,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基本规律。
古人常常会把已经读过的书拿过来温习研磨、叫做“温书”,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就是好书有常读常新的功效。由于眼界、人生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在一次之内就完全读通、读透一本好书,而是随着视野的开阔,人生阅历的增长,再回过头读旧书,会发现,以前读书有疑惑的地方竟然能豁然开朗了,《论语》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们要不时地温习它,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感想】
太熟悉的一句论语,今天才真真正正用心理解了。之前更多地看重了“温故”,只想到要常常复习(《刻意练习》,而把“知新”给省略了(超越《刻意练习》)。
“温故而之新”,温习旧有的知识,或重新看一本阅读过的书,由于眼界、经验、认知等的不同,自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触、领悟新的内容,是真正的“温故知新”。
温习这句“温故而知新”,收获了新的理解,有了新的看见,这个过程才是“温故而知新”。
这让我对于“习”更敬重了,面对看似已经知道了的东西,问自己一句,我真的懂了吗?继而可以静心、虚心地温习旧有知识,以获得新认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