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在位时,有一个有名的文化人,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东坡先生20岁参加一次科举便中了进士,名满天下,做了翰林学士。他天生聪颖,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有李白那般的风流才气,还比七步成诗的曹植更聪慧敏捷,王安石宰相十分看重他。
王安石当时写了一本书《字说》,类似于字典,给每个字注释解释,说“坡”字是土的皮,苏东坡一向恃才傲物,看不得王安石这样牵强附会的解释就出言讽刺,“那’滑’字岂不是应该说是水的骨头?”
一日,王安石解释“鲵”是鱼子,“蚕”是天虫,“驷”是四马,并感叹,“古人造字,一定是有它的意义的。”
苏东坡就说,“鸠字也是有它的意义的,你知道吗?”
王安石十分感兴趣,虚心请教,苏东坡却只是故意嘲弄王安石对字解释的方式就说,“鸟窝里孵出七只鸟,加上父母一共九只鸟,就是九鸟,鸠了。”
王安石一生气就把他贬到湖州做刺史,苏东坡在湖州三年任期满了回到京城,知道自己当时得罪了王安石,都来不及去拜见皇帝就先去丞相府拜见了王安石,府上人多,下人只叫苏东坡在客厅中等待,等了许久正好遇到王安石身边的书童徐伦,徐伦知道苏东坡是个大文人,将他请到了王安石的外书房叫他等待,徐伦去太医院取药就把苏东坡一个人留在了书房里。
苏东坡看到了王安石放在桌上的一首没写完的诗《咏菊》就调笑,“我在京城的时候,王安石先生可是下笔如有神,挥挥洒洒都不用思考,也才三年过去了,连一首诗都写不完,真是江郎才尽了。”把两句诗读了一遍又笑了,“哈哈,连这两句诗都是瞎写的。”
王安石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黄花(菊花)开在深秋,花朵坚强,能和霜雪抗争,怎么能是秋风吹一吹就落满地呢。
苏东坡提笔在纸上写了两句诗,大意是,秋天的花不像那春天花容易飘零,你写诗可要注意。写完又怕王安石来了看见当面给他难堪就走了。
王安石回书房看见苏轼写的那两句,立马就不高兴了,觉得苏轼这三年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是这么轻狂,想把他革职贬为平民,又想,苏轼确实也是不知道黄州的菊花会落满地,于是就把他贬到黄州做官。苏轼心里有恨,却也没有办法,去求情,王安石说这是皇上的旨意他也没办法,还让他帮忙去了黄州到瞿塘峡取中峡之水治病。
苏轼到了黄州之后和陈季常游山玩水,对工作十分懈怠。
到黄州快一年了,一天秋夜里狂风大作,苏轼想起后园的菊花,就想去看看,和陈季常来到菊花园,只见黄色花瓣满地像铺满了黄金,正中了王安石那句,“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目瞪口呆,自己从前看到菊花只会枯萎,并不会掉落花瓣,原来黄州的菊花真的会落花瓣,王安石先生让我到黄州来原来是想让我来看这满地菊花,原来王安石没错,是自己错了,吃一堑长一智,心知以后真是再也不能随便取笑别人了。
苏轼借着地方官员年底要到京城贺岁的由头,想要回京城给王安石道歉,离开京城时,王安石曾说,他年老多病需要中峡的水治病,当时苏轼心里愤恨一年多来也没有去取过中峡的水,如今心内愧疚就想去取中峡的水给王安石道歉。
但是取水当天,因为疲劳错过了中峡,逆水行舟又不行,问过了一位当地老者,说上中下峡的水并没有什么差别,于是苏轼就取了下峡的水回京城。
王安石和苏轼在书房中见面,苏轼跪地认错,“弟子孤陋寡闻,原来真的有那满地黄花,请您恕罪。”
王安石说,“你没见过,也不能怪你,老夫麻烦你带的中峡水,不知道有没有帮我带回来。”
苏轼让人把水抬进书房。
王安石命人将水烧开,拿来泡阳羡茶,茶碗中久久才出现茶色,他问苏轼,“这是哪里的水?”
苏轼说,“巫峡。”
王安石说,“巫峡是中峡没错,可是你又来骗我了,这水明明是下峡之水。”
苏轼大惊,“我听老者说,上中下三峡的水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拿了下峡的水来,您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呢?”
王安石说,“读书人不能像你这样轻信草率,要仔细观察才行啊。我如果没有去过黄州看过菊花,也不会乱说菊花会落满地。这瞿塘峡分三峡,上峡水急,下峡水缓,中峡水流平缓,用上峡的水泡阳羡茶会太浓,下峡的水太淡,只有中峡的水是刚好的,你这水泡出来许久才有茶色,明显是下峡的水。”
苏轼起身谢罪。
王安石说,“你哪有什么罪过,不过是太聪明了,才会这样粗心大意。我今天正好没事,也不知道你到底才问多高,不如就让我不自量力考一考你。”
苏轼请他出题。
王安石说,“算了,我突然考你,显得我有备而来,不如你先考一考我,然后我再考你。”
苏轼说不敢。
王安石说,“不如就让人把这书房里的二十四个书柜打开,里面都是书,你随便拿一本,说出上文一句,看我能不能对出下文。”
苏轼心里却觉得,“他也太爱说大话了,难道他还能把这些书都记住了?虽然如此,我也不好考他。”
王安石坚持,苏轼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他从书柜中随便取了一本书,打开,念了一句,“如意君安乐否?”
王安石答,“窃已啖之矣。”
王安石又将书拿过来问苏东坡,“这两句什么意思?”
苏轼心里觉得这两句上下不通,不敢再说谎就说,不知道。
王安石却说这只是个小故事,怎么会不知道,便将故事告诉了苏轼,苏轼奉承他学问渊博。
王安石考苏轼,给他出了个节气为题对子,苏轼却对不出来,苏轼羞愧难当,王安石又以黄州山上为题出了个对子,他还是对不出来。王安石知道他心里不痛快,终究还是爱惜他的才华,恢复了他翰林学士的职务。
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王安石这里受委屈,何况那些没有才华的人呢?
所以,做人要谦虚,学问茫茫无尽期,强中更有强中手。
�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