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困惑)
前两篇文章,主要是讲福耀上市后,曹先生手中持有的股票,让曹先生身价大涨,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两亿多的身价,这确实是当年特别高的水平了。但是曹先生是“被迫”成为富豪的,但是福耀上市后,曹先生的债务危机确实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若说前两个文章都是讲福耀如何发行股票,福耀又如何发展的,那么到了这篇文章,就开始讲福耀的自我困境以及曹先生受到高人指点,开始思考福耀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业村的项目被证明不行了,这个包袱怎么甩?另一个是甩完了包袱之后福耀要做什么?”
这是当时福耀遭遇的两个问题。读过之前的文章,我们知道了福耀参与了工业村的建设,而且为什么工业村项目会成为拖累福耀的点,在(33)为了尊严一文中,已经提到了。其实在读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有过疑问。因为我记得之前曾经看过一个关于曹先生的采访,曹先生在采访中提到了有“四不做”,其中有一项就是曹先生说福耀不做房地产,但是工业村的改造,不就是房地产吗?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才知道,原来曹先生是从这次思考后,才决定专一做汽车玻璃的,公司才能获得发展,才能有长远的进步。我们还是先看一下曹先生是如何思考公司发展这个问题的“一是解决工业村的问题,是不是只有甩掉包袱一条路可走,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二是工业村的项目曾经做了很详细很完美的可行性研究,为什么会不成功?三是福耀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大家看到的这三点,包括刚才看到的两点问题,都与工业村有着直接的关联。
于是,曹先生开始行动了,作为福耀这艘轮船的舵手,曹先生要扭转现在福耀的尴尬处境,大家看到的表面便是福耀进行了“改组”,放弃了不赚钱、牵扯精力过多的东西,让自己能专一发展。这是曹先生的决策,因为在当时的福耀,公司进行了房地产、IT、玻璃、贸易、装饰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并不像现在一样,大家知道福耀是靠玻璃。这系列的思考,都是港交所的梁总监点醒的曹先生。她说的话,也是让曹先生受教,我想,我们也同样值得学习。
“一个公司要专业化,才可以写出好的招股书。”
做企业是这样的,做人,也应该是这样的。有一样自己与众不同的点,就很难被替代掉。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在想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一个公司、在朋友中、甚至是在整个行业里,有什么,我可以做得到的,不可替代的。其实这一点很难,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越思考,就会觉得自己会的太少,精的太少,所以就像福耀的这次危机一样,福耀顺利的找到了自己的路线---汽车玻璃。这场短暂的危机就可以解决。我们也是一样的,尽量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我们也可以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