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处和静心:
我独处的时候很多,比如早上,中午送孩子上学以后,运动的时候,孩子睡觉以后。以前喜欢看手机,现在我学会了早起看书、冥想、瑜伽,中午有时候会读一些经典国学书籍,孩子睡觉以后喜欢看看书、手机。
但看手机的时候还是比较多,手机不离身,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等电梯、等车、等吃饭等等都喜欢翻手机,我怕和自己在一起吗?我想是的,有熟人在的时候,怕冷场,找不到话说,别人觉得我无趣;有外人在的时候,从众心理,大家都在看手机,好像我不看就是异类,或者我不看,没法让我长时间专注在“等”这件无聊的事上,不如翻翻手机。我没法忍受无趣,没法忍受异类,没法忍受无聊,说白了,我没法忍受自己的本来模样。包括跑步的时候,如果不打开手机听听音乐,不配上运动手表,我怀疑自己还能不能跑步,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多么迟钝。没有这些智能产品,我还是我自己,我还可以感受身体的变化,科技是怎样改变人类,改变思维。我有时候好怕我们会被机器代替,就算还是人,都要成为被机器控制的人 ,或者行尸走肉般的人,不再有感情,不再有意识。好可怕!
通过课程我才知道,原来瑜伽、按摩等等都是自己和身体在一起的时候。瑜伽能让人放松、舒适,身心愉悦,特别是伸展过程中,感受麻、疼,感受肌肉的拉伸,这就是一个个当下。在跑步的时候,体会到飞起来的愉悦,体会到肌肉的牵扯,体会到跑姿不对时脚趾拇的麻,体会髋部送与不送之间对跑步速度和持久力的影响。原来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静心的机会,比如做面包时的手感,洗衣服面料的质感,去体会,去相遇。
我也要学会在独处的时候多多体会内在的感觉,在反思中多问问自己,快乐吗?自己真正的需求时什么?自己向往的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只有跟自己在一起,探索自己内心的需求,才能越发了解自己、也就更容易接纳自己和爱上自己。
原来真正的成长,不是学那么多知识,而是通过学知识上升到认知的改变,然后从外部逐渐走向内部,从向外看逐步向内看,要和真实的自己去相遇,静心和独处中又很多道路通向内在、通往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本节的意义吧,感恩三月老师、梳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