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读完了,之前没有读过类似的书,只是听说过,粗读之下感觉非常有意识,一个全新的与物品相处的方法。细读之下,觉得有更多的细节和方法值得借鉴。总体来书,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有了想改变的冲动。可是,为什么看完之后发现自己需要消费了呢?
下面是本书的精华。
如果你知道断舍离并不只是扔东西,而是筛选,你想尝试吗?通过对物品的筛选,你会知道自己平常最习惯用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东西是一直放在那里而没有用过的。而物品只有使用才有价值,将物品各尽其用是对自己和资源的负责。断舍离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去看待物品,将不适用的物品剔除,留下适合和喜欢的物品,自然就有收拾的欲望,同时,收拾喜欢的东西有一种幸福感。
整理术、收纳术是将现有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而断舍离更看中的是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如果这个东西使你有负担,其实这个物品就是在侵占你的无形的空间。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形象,进而去改善,成为更好的自我。自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表现,自信需要自己喜欢自己,而断舍离就是剥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看自己是否喜欢,然后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改变。将看得见的空间进行改变,才能影响看不见的世界。
允许自己使用奢侈的东西,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毕竟物品生产出来就是给人使用的,而只有古董和收藏品才是用看摆着的。一旦你适应了奢侈的东西,对自己就一种自信的提升,同时,你也会珍惜东西,而不是想着,反正也不贵,穿坏了就扔了。珍惜物品这个行为会让你显得有品质,同时也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你舍得对自己投资,但是并不是无脑炫富,而是珍惜自己的一切。
断舍离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行动带动思想的变化,将思维转变之后,行动就顺理成章了。一切物品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意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让物品物尽其用是我们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资源的负责。断舍离更强调的是物尽其用,占有并不是断舍离需要的,使用、你正在用是重点,而你没有用或者用不上的东西可能在别人那里是急需,所以,将物品放到适合的位置很重要。
为什么我们收拾不了,因为该扔掉的东西我们因为各种理由扔不掉。原因可能各式各样,所以导致我们的居住环境里堆满了这些垃圾,降低我们的生存质量,影响我们自身的气场。
现在我们并不处在资源贫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令物质横流,大批量的物质涌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筛选出我们需要的东西,这些涌进来的东西只会不断地吸取我们的精力,令我们感到精疲力尽。
其实这三种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三种情况。家里有这一些老物件,很正常,甚至现在都想不起来是怎么进入自己家的,但是它就这么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一直压在最角落;每次我想扔一些并没有坏的东西的时候,我爸总是说,放那吧,说不定啥时候就用上了。可是我没见过用上它的时候;当你的家里充满了这些东西的时候,当收拾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我们都是压缩自己在家的时间,眼不见而心不烦。
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还是挺“玄”的,但是如果你相信每样东西都拥有着自己的气场的话,细想之下还是蛮有道理的。想想一个阴暗、满是灰尘的房间和一个明亮、干净的房间你更希望自己待在哪个空间。运气这种东西毕竟是看不到的,属于看不见的世界,你没有办法直接影响到看不见的世界,可是你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看得见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建立良好、强大的磁场,那么运气会不会被你吸引而来呢?
把我们的视线聚焦于日常上,对于突击事件不需要做很周全的防备,因为突击事件也可能不发生。我们可能会用80%的空间来应付20%的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突击事件。同时也不要否定任何一种物品的价值,它在你这里可能是垃圾,是没用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学会将物品的价值发挥出来,找到能让它们价值发出作用的地方,这是一种态度,会影响你的生活乃至为人。
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作者的这个提议真好。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宅在家里,可是有多少人的家里数除了自己其他人都不想待的地方。我们出去放松为什么?环境清新,干净卫生,风景优美。而我们的居住环境往往做不到这些。
第三章从思维的方式介绍了断舍离。将时间轴放在当下,如果遇到扔不掉的东西,想想不扔这个东西给你带来的负面代价,进而很好的清理出自己的物品。只有自己不断地践行这个原则,才能将周围的人影响,净化他们。断舍离最重要的践行。
其实断舍离的思维没那么复杂,就只是一件事,【对于当下的我来说,这个物品我要不要用。】剩下的就是面对每一个物品的时,强迫自己这样思考以养成习惯。
收拾和整理是有区别的。整理是物品空间位置的移动、排列组合;而收拾,首先需要将你需要的东西筛选出来。其次,扔掉你不需要的东西。最后,才是排列组合。
二八原则都应该知道,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20%的物品就足够支撑我们80%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去为一年只用几次,连一天使用时间都没有的物品而发愁。想想如果不扔掉它们,它们占据着我们的空间,侵占我们的气场,散发出腐烂的磁场,何必相互为难。
统一标准吧,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先打扫好自己的东西,用你强大的气场、磁场去净化它们,这感觉不错吧。
我们的情绪、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当然它们也会影响你。当你转变自己的方式,会对周围的人生产正向的影响,将他们一起卷入断舍离的风暴当中吧。
我知道和我做到,看起来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实际相差很大。如何将我知道变成我做到了,这需要你不断的践行,将我知道融进自己的血液,行为条件反射,这一过程必然有诸多的不适,当时当一切都顺其自然之后,你会发现新的天地。
你觉得可惜的东西,其实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反映你自己。如果你对物品有爱惜之情的话,就不会出现可惜这个情感,因为你已经物尽其用了。这种羞愧的情感说明你自己也知道自己并没有物尽其用,白白浪费,所以你需要丢掉这种情感,让自己解脱出来,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这个情感里。
第四章主要将的是怎么样去断舍离。讲的一些方法都是让你提升兴致去做这件事情的。唯有坚持才是胜利,开始断舍离就从现在开始吧!
从小做起,从零散开始。小到一个抽屉,逐步的将卧室收拾干净,再去厨房、厕所,最后是大块的客厅。一点一点的积攒成就感,提升自己的动力。
首先先从你认为是垃圾的物品开始扔起,然后慢慢逐步地将所有物品过滤一遍。
三分法就是让你从混乱中慢慢梳理的一个方法,通过重复三分法,把物品一步一步的细化,也不会感到很混乱。
目前正在尝试作者说的这个原则,相比起七、五、一原则,替换原则我更喜欢,只拥有自己喜欢的五件东西,末位淘汰制度,非常棒。当你想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先想一想自己要扔掉哪一个,蛮有意思的。
如果觉得麻烦,那一定是某些方面出了问题。作者更提倡的是你能将断舍离修炼成意识,不需要思考你就能做出的下意识反应。物品能反应出自己。如果你对自己有要求,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改变生活习惯可能是让你最直观、最快捷的第一步。作者一直强调的是改变看得见的世界,以此来影响看不见的世界,改变自己的磁场和气场。怎么说呢,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