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槟
“多年不见,又一老友做客小院,大雨过后的遇见。”我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配有这么一句简短文字的一则小视频。当时这个小视频一发,引来众多朋友的关注。大家都在议论着我的这位“老友”的名称,有的说这是“树虱子”,有的说是叫“斑蝥”,有的说叫“树蝎子”,还有的说是“天牛”,这么多名字到底叫什么?是什么?对于这位“老友”来说,我想可能是不同地域的不同叫法吧。
其实这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就是我小时候常见常玩的“斑蝥”,我们一直是这样叫的。
因为大家对这个昆虫叫法不同,促使我在网上进行了查阅,根据图片对比,发现原来我们叫“斑蝥”的这种昆虫名称为“天牛”,种类很多,有一些种类的天牛还会危害树木。斑蝥和天牛所相同之处只是同属于鞘翅目,其它都不相同了。原来它是假斑蝥,真天牛啊!
记得那是八月初的一天,夜里彻彻底底地下了一场大雨。清晨,天放晴,我走出小院,呼吸着雨后的新鲜空气,泥土的芬芳,花草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开始专注地欣赏着雨后的植物。红色的大月季花开放的更加艳丽,各色百日草一朵又一朵,格桑花随着清风摆动着。忽然发现一株格桑花叶子上黑白斑驳的一个东西在蠕动。
走近看,原来是多年未见的斑蝥,好稀罕啊!和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样,浑身黑色上分布着白点。最有特点的就是它头部顶端长出来的触角,长长的,赛过它的身长,这是它的感觉器官,左右不停摆动。闻味、看东西全靠它了,就像两根天线很奇特。一节一节,黑白分明,以黑色为主,靠近头部的每节黑色略长一些,越往尖端,黑色越短,白色反而长了。
它正触碰着花草,在花叶子上爬过来爬过去呢。柔软的枝叶有些撑不住它,晃晃悠悠,有时就好似要掉落在地的感觉,可它没有掉落,赶紧用它那三对足钩着柔弱的叶子,此时它倒垂在花叶的尖端,晃晃悠悠,掉下去的可能性很大。它用足很快地够着周围的叶子,又爬到一个很稳的枝叶上,然后在这满是空隙的叶子上转个圈,抓好叶子,再用它左侧的足牢牢抓住格桑花的主干,紧紧抱住,终于安全了,继续向上爬行。
看它抓牢了以后,我抓住它的触角把它提了起来,近距离观察着它,它在挣扎,嘴巴还在一张一合,看着它难受、害怕的样子,我又把它放到叶子上,任它去攀爬,去游玩。
小时候并不知道它属于什么昆虫,只是感觉好玩。那时每到夏季,一场雨后,总会看到这种“虫”,在植物上爬着,那时轻而易举就能抓住它,提着它的那两根长长的触角,拿着它玩;或用绳儿拴住它的一条腿,让它飞起来。所以现在又看见它,就如见到了多年“玩伴”,依然那么熟悉。
小院绿植多,好的生态环境会引来很多益虫,同时也会招来害虫,凡事都是有它的两面性。这个种类的天牛兴许是害虫,可在我小时候它也给我们带来过快乐,它的到来又让我找回了些许儿时的快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