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谁不正常?
当年,在西方某大国鼎盛时期,某大城市最热闹的街口,上演了这样一幕。一个相貌和衣着都无特异之处的普通成年男子站在来往的人们必经之处,脸上表情严肃。每当有人从他身边走过,他便抬起右手,用食指对着那人,以严厉的声音宣告:“有罪!”
那时,多数人都生活得好好的,谁会想象一个“有罪”的控告呢?于是,人们对宣告者的反应可想而知:脸上出现一怔一愣的表情,用奇怪的目光看着这个奇怪的人,然后露出或不屑或厌恶或冷漠的表情,迅速走开去。用客气点的话说,他们觉得这个人“不正常”,而另一些人听了这个真实的事件,则干脆说:“那是个疯子。”(He was crazy)
如果我们抛开这个“不正常”的人究竟为何有此作为不谈,只谈他所说的话是否正确,那么只有一个结论:他是个说真话的“疯子”。其实对于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来说,“有罪”如果指违背至高者的完美律法、与其圣洁性情相悖、不相信他,而非指违反人间法律的罪行,那么,这个“罪名”是成立的。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有些人受到了圣洁之灵的感动,意识到自己的罪性和罪行了,悔过了,得赦免了,而另一些人则否认自己违背完美的至高者的罪,尚未认识到自己有着与生俱来的罪恶天性。前者生命得以更新变化,有了永恒的盼望,而后者没有。
还有什么比否认至高者的存在更大的谎言?还有什么比拒绝承认自己需要他所差来的独生子更大的“不正常”?活在罪和不信之中,是最大的不健康。
人类成员中最伟大的哲学家说:认识你自己。人又如何自知呢?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人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认识自己,界定自己。
然而,没有人是完美的参照系,每个人充其量都是别人的一面哈哈镜,不是完美的镜子,无法如实真正照见自己的模样。“我是我眼中的你眼中的我”,多复杂呀。所以,我们天然地需要父亲的话语作为一面完美的镜子,从中认识自己,并且以父亲赐给的生命力量改变自己。
值得感恩的是,在真理书之雅各师兄的书信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话,指明这条正确自我认知并认识至高者的道路。您若有兴趣,有触动,不妨自己去查找。
我曾在《美丽的人》一文中提到以下这样一句话,其最初来源可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某期《读者文摘》杂志:要想让自己一天美丽,每天早晨面对真理十五分钟,面对自己的灵魂十分钟,面对镜子五分钟。这是已然经过“软化”和“妥协”的“大众”版本,但基本要义还在。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