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多人对这本书贬低的一无是处,那我可以简单的说下我的看法,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大家说的这么不堪。甚至于很多骂这本书的朋友不一定真的仔细阅读和思考过。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看书,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截然不同。
我先说下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示。
第一,这本书激发了我对于生命思考的意义
一些物理学专业的朋友看到书里玄妙的“物理学”知识时,想必一定会对此嗤之以鼻。但是,书中某些内容激发了我某些回忆,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广博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在“生命的尽头”中,主人公身着黑雨衣,每天蹲在石头或花草前仔细研究,通过观察来寻找新的生命形式。在她的眼中,蚂蚁聚到一起,沙土聚到一起,就成了生命。看到这其实对我触动还是蛮大的。抛开科学层面,我小时候其实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喜欢看蚂蚁,认为花草树木都有生命。在我的眼中,世界可以用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但是,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也开始退化,最终成为了“乌合之众”。
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往哪里去?最终会不会也化为黄土?我眼前的黄土是否是千年前某一鲜活的生命?这些黄土又滋养了多少花草?而这些花草又经历了多少轮回?等等。想到这些问题,我对于生命有了一个更为广博的认知,人生来不过百余年,太多的烦恼、苦恼最终只有一个归宿,而当我们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展示给世人时,谁又会记住你的那些不幸。
第二,这本书让我对于如何对待特殊人群重新进行了审视
一提到精神病,你会想到什么?疯癫、蓬头垢面还是变态杀人狂。对于这个群体,我们有多少人的认知是通过某些片面的信息所获得的。
我无法肯定书本中所描绘的精神病是否是虚构出来的。但是,我宁愿把他当成真的,至少让我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四维虫子”的故事里有一个量子少年。其实,有过相关专业知识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这并不是所谓的“天才”,而作者所说的某些理论也浅显的很。但是,作者试图尝试7次与少年交谈,最终通过读了两周书,拜会一位量子学物理学家才有了文中的故事。而作者对待这些特殊人群的态度也成就了这本书。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读于一家私立学校。由于种种因素吧,这个学校中有一块区域是提供给聋哑人的。刚去这所学校的时候,同班的小伙伴提醒我“尽量绕着他们走,这些哑巴会打人的”。因此,每当我路过这里时,心中难免会对他们有所抵触,甚至害怕他们真的发疯过来打我。
有一天,我看到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在路过聋哑人区域时一边跟身边伙伴闲聊,一边用眼撇着那些聋哑人并且嘴里嘟囔“啊吧啊吧,哈哈哈,这些哑巴”。但是很多聋哑人是懂口语,其中,有一个聋哑人朝他走过去。那个学生以为要打人,发现后跟兔子一样的跑了。
但是,我在那个聋哑人身上并未看到要打人的意向,更多的是一种平静。他呆呆的站在刚才那个同学消失的地方,轻轻窝着拳头。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矛盾心情,想过去安慰他一下但又怕被打。或许,这也可能是一个10岁左右孩子正常有的情绪吧。
这件事,慢慢的被我尘封于记忆中。如果没看到这本书,可能这件事也不会被我重新想起。现在想想,那个聋哑儿童应该也到了而立之年了吧。他可能成为了一名聋哑教师?还是在社会其他的岗位?亦或是因为幼小的心灵中遭到创伤而成为社会边缘化人群了?对此,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的是他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还是那句话,我无法佐证书中故事是否虚构,但是对于正常人如何看待异类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我们每个人审视。
以上是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两点感悟。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可以做个总结了。
如果真从物理学知识角度来看这本书,可能上不去台面。但是,如果你另辟蹊径或者你有过相同的经历,那么这本书可能真的会让你眼前一亮。
同样,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正是为了从作者的经历中获得情感共鸣,进而从自己的经历中进行反思与审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