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一燕建筑奖事件,以一种颇具喜感的方式落下帷幕。 作为新闻当事人,江一燕不但在微博上发出了公开道歉书,而且还用非常诗意的语言表示:这别墅她会自己拆掉。
恐怕,之前跟网友对喷时的江一燕,做再多头脑风暴,也想不到,事情发展到后来,居然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原因么,无非一句老话:天高皇帝远。
与网友对话的江一燕,并不是那个生活在狗仔队和随手拍的世界里的“女艺人江一燕”。而是作为一个天价豪宅东主的、自认为已经与普通老百姓有着森严藩篱的“阔太江一燕”。
她知道,网络上的评论,可以影响一个女艺人的美誉度,对于还在为了吸粉而混战的娱乐圈小花们,有着决定事业走向的作用。
但她本人,已经脱离了这个阶段,成为“有钱人”的一员,不会因为下一部戏的收视率数字而心惊肉跳,对于很多女星格外在乎的广告代言,她也大可不必汲汲以求。
就算网友再愤怒,还能真的跑到她家去当面骂她?恐怕离她别墅有二里地的时候,就被保安拦下了吧!
日常生活中,她能见到的,都是非常有涵养的人士。就算心里有想法,面上恐怕也不会露出来,反而还会恭维她几句。 甚至与她一起,骂网友是闲得发慌,是狗拿耗子,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而她,正如网络小说里那些狂拽酷炫的主角一样,可以对着屏幕后的假想敌,欣然露出“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的笑容。
历史上,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之间的距离,与其说是“藩篱”,不如说是“天堑”。
物理距离上遥远,社会距离更远,远到双方几乎没有对话的可能性。
因此,小老百姓总是对贵族生活有着种种荒谬的想象,闹出“皇帝用的是金锄头”之类的笑话来。
然而,就算是物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的双重藩篱,也不是没有被突破的可能性。
远的,有张飞怒鞭督邮,即使是小人物,照样能把上官抓过来吊着打;
近的有田朴珺女士,为了拍摄“哈利波特式”的建筑,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故居上空玩无人机,把人家房顶给撞了个坑,丘相国的孙女也只说:“希望这个小小的意外不会影响到你们的拍摄”。
互联网更是打破这种藩篱的利器。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有一起非常著名的“正龙拍虎”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名叫周正龙的人,向当地林业局出示了一张照片,表示自己拍到了野生华南虎。
由于近年来华南虎的野生种群日益稀少,所以发现的价值便越来越高,许多地方开出了悬赏。
当周正龙的老虎照片交上去以后,当地特地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媒体通报此事,并表示要依托这只华南虎,发展旅游业。
当这张照片出现在网络世界里,首先提出质疑的是一帮摄影爱好者。
对照片非常敏感的他们,感到这张华南虎照的光和影,都太不对劲了,怀疑是PS出来的。又有植物学者发现,照片里一种叶片的大小,与老虎的比例不对。
然而,周正龙坚决否认照片是PS的,表示自己不会,自己身边的人也不会,甚至以命相赌。
网友也各执一词,有的觉得大山里的老农民,不可能会PS这种新潮技巧,既然拍到了,那就是真的;也有人坚定地认为,周正龙在说谎,不管他是以什么方式伪造了照片,假的就是假的。
这事情网络发酵了一个多月后,事情急转直下:
有网友在看到家里的一张老虎题材的年画时,觉得莫名地熟悉,再拿周正龙拍的照片仔细比对,发现居然一模一样,连皮毛的花色都纹丝合缝。于是把自家的年画拍了照片,发上了网。舆论一片大哗。
到这个时候,还有人不信,指责年画照片是PS的。然而,很快,全国各地都有网友把自家年画拍了发上来。
之后,年画生产商——义乌的一家彩印厂被找到,厂长承认网友贴出的年画确为他们生产的,五六年前就已经生产并销往全国。
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当地林业局公开认错,报道此事的新闻媒体更正,炮制出“年画华南虎”的周正龙,尽管仍然嘴硬,却被判刑收监。
尽管造假方法拙劣而原始,但原本,周正龙是非常安全的。
有权力判断华南虎真假的,只有当地林业局;
而当地出于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利益考量,一定会倾向于这是“真的”;
上级鉴定专家只有关于华南虎的知识,而没有植物学、摄影知识,更不可能见过那张年画;报道此事的媒体则会听信专家意见……
每个环节虽然彼此联系,却是脱节的。
我觉得,这是互联网“长尾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
执拗于真相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稀缺的,然而当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执拗人,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结起来,数量却不少。
原本,执着于此事的摄影爱好者,与家里有这张年画的网友,以及公开起诉林业部门的法律学者,彼此之间无法互通声气。
当他们通过网络凝聚智慧,分工合作,便能产生极大的力量。
另一个典型案例,则是翟天临论文造假事件。
翟天临敢于这么做,就说明他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毕竟,他所走的程序,在表面上看是合规的。除了深度参与此事的几个人以外,没有人知道细节。外人就是算想查,也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查起。
然而,他想不到,居然有人会专门在他直播的时候,问他有关“知网”的问题;
他也想不到,自己随口回答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会被有心人截成视频,到处传播;
更想不到,那些平时忙于学业,没空看娱乐新闻,也没空看他直播的学术圈中人,会在春节这段空闲时间里看到这样的视频,并为他拿博士的轻松程度而动容;
像“论文查重”这样,不但专业度高,而且很贵的鉴别机制,也有人自费来进行。
而查出的成果,比如,翟天临硕士论文抄的是陈坤的本科毕业论文,这样的大瓜频频出现,一次次引爆热搜,使话题热度不会因为网友注意力转移而减弱。
大量证据确凿的举报,终于使那些平时高高在上,遇事以删帖为主的单位,不得不正视这件事情,做出了处理决定。
作为事情的始作俑者,翟天临不但博士帽被拿掉,演员事业也遭受重大挫折。
此次江一燕事件,几乎是完美地复制了翟天临事件的发酵流程。
事情的起源是,毫无建筑专业背景的女艺人江一燕,不但领衔设计师团队,拿了个建筑设计奖,而且自己发布微博,得瑟了一通。
她穿着美美的礼服领奖的照片,发得到处都是,成为她“天才斜杠青年”人设的又一力证。
这个本来属于娱乐新闻范畴的事情,很快引起了建筑师群体的反对声浪。
几乎在当天,就有人八出了她所拿奖项的含金量,原来只是一个鼓励新晋建筑师的小奖。
很快,又有人被八出来,原来江一燕就是这个获奖建筑的甲方。
做作为别墅的业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居然就把自己写的名字写到了建筑师团队的首位。按照这个逻辑,王石、潘石屹和王健林都应该是“建筑大师”。
之后,天眼妹立功了。
通过查询工商信息发现,江一燕在不久之前刚刚投资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这波“天才设计师”人设的营销,恐怕也是为了接下来公司开展业务做的预热。然而,江一燕并不服软,而是和网友对喷。引起了更多的怒火,以及更多建筑专业人士的注意。
在广大建筑师中,有个熟谙别墅建造规范的,突然想到一件事:这建筑可是别墅啊,别墅用地不是早就不批了吗?这别墅6年前才开始造,莫非……没经过批准?
此言一出,很快就有当地业内人士去查了文件,发现果然如此。
不但在网上贴出了法律条文,而且还给出了举报链接。
接下来,就是广大普通网友大显身手的时刻了。他们像为偶像打投那样,寄去了多如雪片的举报信。
对此,执法部门很快做出了反应,勒令江一燕20天内拆掉自家的违章建筑。
赔了房子又折人设的江一燕,只能赶在网友纷纷赶来笑话自己之前,公开道歉。
这个故事有着欧·亨利式的结构,在结尾处来了一个神转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