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诗(29)

宋朝成就最高的一首词,被誉为“一词压两宋”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青春”这个词竟然已离我那么远。

        宋朝词人刘过在《唐多令》一词中写到“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一句“终不似,少年游”,道尽各中滋味。

        当年,风华正茂的刘过第一次登上武昌安远楼,极目远眺,江山如画,内心充满斗志。

        然而,时局动荡,命运弄人。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少年,已近迟暮。四举不第,十年不调,考来考去,还是一介布衣,贫困潦倒。

        二十多年后,刘过再次登上安远楼与朋友相聚。然而楼阁依旧,物是人非,他却再不是当年的少年。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

        他站在楼上眺望远方,眼前再没有了当年的生机勃发,替而代之的是一片萧瑟与荒凉。

        “芦叶满汀”,“寒沙浅流”,如此失落的心情,适逢如此荒凉的景象,让人怎生好过?

        “二十年重过南楼,能几日,又中秋。”“二十年”一句道尽时光之快,“能几日,又中秋”紧随其后,短促逼人,更显岁月之紧。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他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还未系稳,就要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了。

        岁月催人,以为早安排好了自己的人生,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们都被时光安排着。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当年一起游玩的老朋友如今还在吗?

        “在否”二字道出了担忧之情。在否,在吗?他为什么追问?因为“旧江山浑是新愁”。

        当时朝政腐败,皇帝昏庸,南宋江山被金人步步蚕食。由于抗金统帅韩侂胄贪功冒进,致使局面恶化,刘过为此深感担忧。

        无奈他空有一颗报国心,二十多年来一身布衣,无法为国效力,献策除贼。

        最后一句是谓点睛之笔,使整首词进入高潮。

        他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他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可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一种时光的无情,仕途的坎坷,国家的破碎,年华老去的无奈,顿时涌上心头。

        仿佛听到他在说:“我老了,不中用啦,再不是当年那个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的少年了。”

        所以,即便买上桂花,带上美酒,再次相聚,也“终不似,少年游”了。

        这首词很美,虽然它的基调带着对着时光流逝、国家破碎、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可当我们读过之后,只会记起青春年少的美好,不断回想和追忆。

        只因,我们都已站在了时光的巷尾,没有了当初的万丈豪情,拾不回青春的渡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