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些问题困扰了。
我是最早一批的专栏用户,但是在践行方面为什么老是不如一些后来者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的践行结果是直接体现在留言质量上的,践行过的人会对大脑中的概念理解的更加深刻,所以,从他的留言质量上就能看得出她的践行程度,所以我才会觉得是我在践行程度上面不如人家。
很明显这个问题是Google回答不了的,这时候我心里有个猜测:这个问题会不会跟“刚需”有关系?于是我找到“刚需”那篇文章,看完之后不仅没有找到答案,还多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老师说,
“自我驱动力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和选择”。
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样的:价值观决定刚需,刚需产生自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又是对刚需的认知和选择,这句话好像有哪里不对?
于是我又将《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那篇文章又读了一遍,但依然没有找到答案,我又将两篇文章反复只字不差的阅读了几遍,但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又跳到《 什么决定你的命运?》只字不差的阅读了一遍,但依然没有得到答案,可能是因为我太笨吧!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无意间我找到了其它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1.我是最早一批的专栏用户,但是在践行方面为什么老是不如一些后来者呢?
2.这周的问题明明已经觉得理解了,而且也能说出来,但为什么留言不上精选呢?
3.为什么我们同样是把留言当做刚需,买珊同学总能正确理解?
4.下决心早起跑步,第二天就放弃了,问题出在哪里?
5.自己发起的活动,这一段时间怎么觉得变成一种外在约束?
答案简单且唯一——没把优秀当做刚需。
仅仅把留言当做刚需和把优秀当做刚需,做事的方法会大相径庭。刚需塑造大脑,刚需不同,导思考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做出不同的行动。
把优秀当做刚需的时候,就会有做第一的执念,对待事情的态度就不是“把它做了”而是“把它做到最好”。
这时我还在找那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我的注意力落在了这句话上:
刚需塑造大脑……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重塑大脑是我们的刚需,我们主动的认识和选择刚需塑造大脑。主动,其实就是我们的自我驱动力。
这个结论是到现在为止我最最满意的一个,之前总结出各种各样的版本,现在不好意思拿出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收获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选择正确的难受”。
之前我是这么理解的:
做一件有复利效应的事情是不容易的,是很难受的,但是这是正确的难受,所以得忍着。
可当我今天读到下面这两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错的有多么离谱了。
没钱花”和“赚不到钱”都是很难受的。但,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解决前者会让你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解决后者应该更重要。
如果你把赚钱当作刚需,赚不到钱就难受。这是正确的难受。
如果你把花钱当作刚需,没钱花就难受。这是错误的难受。
所以选择正确的难受的意思,应该这么理解:
当你的刚需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你就会很难受,这个时候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你的刚需,就像人饿了肚子会拼命找食物,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找食物。举一个例子:
比如你被人批评了。
正确的难受——是你为自己这件事情没做好而难受,下次用点心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错误的难受——是你为被人批评了而难受,你就会记恨甚至报复别人。
这是我头一次这么老实的自己读书,解决自己的问题,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这个样子才像个成年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好几次都想去请教别人,因为我认识的人里面有好多正确理解了这些概念,但一小这样就变成了伸手党了,打消了这个念头。
要把优秀当成刚需——这样,你以后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便会力求做到最好,而不是草草的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