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没法改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你已经发展出一套习惯的应对方式,而改变却要求你放弃它,去用另一套应对方式。这时候,你需要面对内心真实的爱和怕,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获得新的经验,迎来真正的改变。
看见内心的假设
心理免疫的X光片”。这是哈佛大学研究成人发展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发明的。为什么叫“心理免疫的X光片”呢?凯根认为,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统,可以排斥不属于身体的微生物一样,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当我们用新的行为方式行事时,心理免疫系统会让我们感到焦虑。为了避免焦虑,我们就用回了老办法——这和心理舒适区的概念很像。
第一栏,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第二栏写的是,我们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X光片的第三栏,她需要思考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X光片的第四栏——她的心里有一个重大的假设。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Karen Horney)打过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想要让车运行,却一只脚踩着油门,另一只脚踩着刹车,能量和动力就在这样的空转声中痛苦地消耗着。心理免疫的X光片,就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冲突。
我们不能一味责怪那些阻碍改变的行为,更不能责怪心理免疫系统,因为它曾经保护了,也许现在还在保护着弱小的、容易受伤的我们。它就像一个尽职的老奶奶,为了保证安全,百般阻拦我们到新的地方去。但终有一天,我们要挣脱她的怀抱,开始新的旅程。
改变很难,是因为每个现有的行为背后,都有我们的“怕”。那怎么能突破我们心里的怕,从而达到改变的目的呢?接下来,我会介绍实现改变的四个原则:检验人生假设、小步子原理、培养“环境场”,以及情感触动。
卡尔·荣格(Carl Jung)说过:“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同样,如果你不知道阻碍改变的力量,不知道这种力量背后的重要假设,看起来,你是活在常识里,实际上,你是活在自己的假设里。
发表不同意见会引发冲突。这个假设主导她心中恐惧的大象,让她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要怎么改变呢?有时候,看见这些假设本身就会带来一些改变,而不需要具体做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假设藏得太深了,以至我们把这些假设当成不可动摇的常识。而它们一旦被看到,被带到意识中经受理性的拷问,它们对人心理的隐形操控力就会被打破。说出假设的那一刻,人们经常会恍然大悟,同时又会觉得奇怪: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现在才发现?
所以,检验人生重要假设的前提是,看见心中的假设。那怎么才能看见呢?
心理免疫的X光片里的第三栏,就能帮助我们看到这个假设。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那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我们?
第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是必需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人总是会保护自己的核心假设,不会轻易改变。可就算这样,她心里也会想: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而海贤老师不是呢?当她这么想的时候,就已经在审视自己的假设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个信念就有所松动了。
验证内心假设
看见假设是远远不够的。改变的本质,是通过做不一样的事获得新经验。不一样的事,指的就是与心理免疫系统要求我们做的不一样的事。相应地,新经验指的是,当新行为让我们内心隐含的假设松动以后,所产生的新领悟。这个领悟会被整合到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中,最终改变这个系统。这时候,改变就发生了。
如果我们要学习游泳,既不能只在岸上熟读怎么学游泳的书,也不能要求自己一下子跳到深水区——这样就被淹死了。改变也是如此,它是一种支持性的探索,既需要勇敢,也需要安全和可控。
是啊,你这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把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可别人其实没那么在乎。如果别人不在乎这件事,他们又怎么会根据这件事来决定是否喜欢你呢?
让错误的假设倒塌
哪怕是一个了解改变原理的心理学家,要改变自己,也并不比普通人容易。
如果我们觉得一件东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在背后抱怨。哪怕时间很紧张,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在背后抱怨,等于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通过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来检验行为背后的假设,像是带着一份地图去旅行,总要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当你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时,你就去到了免疫系统之外、重大假设之外的世界。这是一种更加深刻、更有意义的旅行,因为在那里,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