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昭关》感动人的是亲切、平凡与真实。
很早就听闻了《过昭关》这部影片,但心绪的繁杂让人早就将其抛掷到了落满灰尘的记忆纸箱中,逐渐忘却。直到最近的金鸡奖提名,才让我再次想起了这部影片,然后网上搜索,看了起来。
也许是自己就是农村出身的原因,看到影片中的乡间风物,感到分外的亲切。影片中的哑巴爷爷像极了我的一位叔伯大爷;宁宁刚到家晕车,爷爷给他洗脸的脸盆,像极了我家中的脸盆;地里的玉米庄稼,中间的乡间土路,和我的村子也有相像之处;爷爷的小三轮,是父亲打算要买的,不,不是爷爷的电动三轮,父亲应该会去买一辆摩托三轮,因为山路颠簸,电瓶是不能长久承受的;还有影片末尾爷爷在下雪的早晨醒来,那种寒冷的感觉,就像我冬天在家一样,清冷清冷的,没有点起煤炭炉子之前是不想起床的......
影片最打动人的是在极其平凡的叙述中,跟着年迈的爷爷,我们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
爷爷为了去看病重的旧友,骑着电动三轮,带着孙子,就出发了。孙子催着爷爷开快点,爷爷说,只要走不错路,慢慢就会到的。听到爷爷说要四五天才到,孙子说,爸爸开车三四个小时就到了。爷爷则说,他年轻人,办啥事都急得慌。从一个老人慢条斯理的语言与行动中,沉淀着岁月的智慧。我们总是忙忙碌碌,着急忙慌,恨不得什么事情都一蹴而就,而事实则是急不来的,凡事总有过程,人生的路啊,得慢慢走。
爷孙二人路遇钓鱼的失意年轻人,爷爷说,慢慢的,只有多等一会儿,就会钓着鱼的,多等一会儿。爷爷借由身边哑巴爷爷的经历开导年轻人,有些事情啊,人是无法控制的。你像这河里,如果没有鱼,你在这守一辈子,也钓不着鱼。如果有,慢慢钓,总会有的。
爷孙路遇火车出故障的司机,主动借车给司机,搭车的过程中,老人对路上出事筹钱的母子俩以同情,让原本在路上吃过亏的司机重新燃起了对人性向善的相信,不再出口脏话。
养蜂人的收留暂宿,让人重温过去那种朴实的陌生人之间的关怀,养蜂人在分别时送的那一罐蜜,是满满的人间温情之甜。
爷爷见到旧友,说了没有几句话,就起身离开,那是因为情谊在他们心中,只一眼就毋庸赘言。爷爷离开时,老友在楼上让同房的病友替他喊话,让他慢慢走,爷爷应声着。这一幕,让人泪目不已。
《过昭关》,借用了伍子胥的典故做引子,想我们讲述了普通人岁月积淀的生活哲理。我们对名垂青史的人物的著名事件,我们感叹于他们的历经苦难的坚强意志,他们成就一番事业的雄伟崇高,等等。其实雄伟也好,平凡也罢,千古一辙,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也许有大有小,有少有多,每一个人都是在与自己生命的苦难的周旋中,走过一生。活着的时候,畏惧、厌恶苦难,可等一切苦难都没有的时候,人这一生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