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简书已经写完了1000篇。从三年前一个偶然机会知道简书平台开始写作,日更成了每天的习惯。虽然被很多人不理解,被指责有强迫症,被质疑每天更文的必要,被嘲弄附庸风雅无病呻吟……我还是努力坚持着自己。十几岁爱上文学,成为作家一直是心中的梦想,但生活很现实,先要安身立命才有资格谈理想。直到中年以后,慢慢有了自己的生活,可以开始尝试各种喜欢的事,并且找到了一些无用之用的快乐来填满悠然的时光。
平时阅读量很大,不过发现读书越多越不敢写。年轻时写过的诗歌,散文,小说还曾经有投稿的勇气,长大了反而因为自知之明,很难有勇气给别人看自己写的东西。感谢网络时代的便利,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文字,无论有多少读者,能够有一个安静的平台写写所思所想就很快乐。小朋友最近分享给我的一个名词叫“冷圈”,许多up主只是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主题,不必意别人眼光,没人欣赏也无所谓,这样真的挺好。
多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里为很多梦想成为作家的人燃起了希望。作为大学教授,资深编辑,以及一位倍受尊敬的作家,她的这本书在1934年出版后,就风行美国文学界80余年长盛不衰。书中帮我们解决的不仅是技巧上的问题,更是认识上的问题。写作具有一种神奇力量,虽然大部分人觉得天赋很重要,但事实上有系统的训练是可以帮助开发写作潜能的。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方法就是养成习惯每天在固定时间写作。事实证明有规律的坚持的确可以让思绪和文笔都流畅起来。虽然很忙很累的时候会想偷懒放弃,但神奇的是头脑仍会在特定时间段兴奋,大概是一部分脑神经得到了锻炼,真正开始写了也就不觉特别困难了。从例行公事到顺其自然,每天有件喜欢的事可以做,日子好像也过得有意思起来。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大概都是这样,要跨出第一步很难。当我们患得患失的时候,或者已经与最好的自己擦肩而过。有时重大改变是需要一些外力和契机的,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一定因为心里有一颗种子。前两天有个朋友问今年的疫情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除了那些珍惜和感恩的道理,我最深的体会是沉迷在白日梦的想入非非里,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大半年的宅生活里,很多时候是在发呆中度过的,看云,看月,看天空……忽然发现这样的生活很奢侈。因为更多地关注大自然,回到文字中有了不同的领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这就是写作的激情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我很感恩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且享受写作的过程。在一千零一天里,感谢给我鼓励的家人朋友,是你们一直默默陪伴,点赞,转发给了我很多鼓励。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自己看到体会到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