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是不是想着这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读之前,我也这么认为,真的去读了,才发现《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写的非常“实在”,每一条理论,都有非常“接地气”的例子,且是结合中国历史、中国人熟悉的事物举例,很容易理解。
在高中学习政治时,当时没有生活经验,纯粹的理论确实不容易理解且感到枯燥,现在,有了生活经验做支撑,再读这些理论,理解感受更加深刻。
《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文章之后的背景介绍、理论阐述、重要意义等,可以围绕这两篇文章,了解更多(后面部分比较枯燥)。
将主要内容摘抄如下:
01 实践论
实践论主要讲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然而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
1.认识的感性阶段:在实践中,只是看到各个事物的现象、片面、外部联系方面。
2.认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概念,循次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
3.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知道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坏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02 矛盾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
两种世界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斗争性,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对抗是矛盾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03
上学时,根本就是死记硬背,现如今再看,很容易看懂,读的过程中时不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呀!”
这也说明了实践对深刻认识、实践反过来检验认识的必要性。
看来,有了社会实践后,可以读读哲学类书籍,去验证、判断哲学中的观点,并用这些观点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