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不好使,你错怪它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打开文档,盯着空白的页面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背了一天的单词,到了第二天还是只记得abandon。放弃上学的时候课后作业最怕的就是遇到这几个字眼。又有多少次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奈何大脑中只有一个词语蹦出来你有病。

我们为什么老是记不住东西?觉得脑袋是核桃吃少了的原因?还是没有掌握量子速读法 get it?不,实际上是你错怪大脑了,人家本来就不擅长记忆。那为什么大脑不擅长记忆?是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原始人老兄在山间树林吃了一个苦果子,回头发现身体不适,这个果子很有可能有毒。于是他把这条信息告诉给了部落的其他人。久而久之,这个部落的人就获得了一种认知不要吃苦的果子。如果大脑准确记住了全部信息,会发生什么情况?那位老兄会记住哪一座山,哪一棵树,第几棵树枝上的第几棵果子。这个过程中,他看到的每一株植物,碰到的每一块石头,当时的天气情况如何?空气间弥散着什么味道,风声、落叶、鸟叫声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么他的大脑就很有可能无法提取出苦的果子。有毒这条信息,也无法将这条信息传递给其他人,避免更大的灾难发生。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有一套遗忘机制,这样才能存储对生存有用的信息。而节约下来的能量会用在更重要的功能上,比如思考、判断,以及对生存环境做出各种反应。遗忘是大脑为了我们的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取舍。所以不要再强迫他去死记硬背了。我们有斜着去分担脚的沉重,有眼镜帮助眼睛矫正视力,衣服能够增强我们的皮肤保护功能。而大脑这么重要的器官,难道不更应该需要帮助吗?一个大脑不够用,那就外接另一个大脑。第二大脑。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使用过。外界大脑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把信息记录在纸张上,在帮助我们大脑减轻负担,需要用的时候再去笔记本里查找。然而在纸质笔记上去查找信息,大家都体会过,并不是很方便。如果记录的过多,也不便于携带。但在电子笔记时代,这些问题就不复存在,并且它能够做到真正的去模拟。一个大脑该怎么使用。

第二大脑,我们可以借鉴。第一大脑就是你脖子上的这颗大脑,它的运行模式。这是一套输入、整理和输出的过程。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信息,都会不经意间输入到我们的大脑中,留下一丝痕迹。而大脑制动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观察,就是神经元细胞突触间传递信号的过程。通过这些突触间的连接,不同的记忆会组成不同的神经元轨迹。而当我们想要表达的时候,就会从大脑中提取出这些信息,组织成文章和语言。提取的次数越多,轨迹就会越清晰。如果一直没有提取的信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突出间的年纪就会慢慢断开,宏观上就表现为你遗忘了。

弄清了第一大脑的基本运作流程,我们就可以内推到第二大脑。首先你不能让第二大脑空着,对吧?你需要输入信息,我们浏览的网页、文章、图片等等都可以通过检查的功能,便捷的保存到笔记系统里。同时你的读书笔记、人间感悟,各种奇思妙想都可以随时记录其中。特别是当下碎片化信息的泛滥,想要把这些碎片整合成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可能有用的信息收集在一起。放进的大脑还没完,就像一座图书馆,如果每次只把书堆积进去,那用起来的时候就会很头痛。为了后面提取的方便,需要适当的整理和归纳,让信息之间产生连接。

生产力研究专家 tag forty 在他的书构建第二大脑里也分享了一种整理的方式。他把收集的信息分成室内项目、领域资源和归档。这种分类方式不是按照信息的来源分类,而是依据信息会在什么时候用到来进行分类存放。项目保存的你当下就要用到的信息,相当于我们大脑的一个短期记忆的模式,谁用谁去。而随着你研究的深入,后面 3 个类别中的信息就会越晚用到。当然,方法都是因人而异,没有最佳,只有适合你的。如果你还没有那么大的信息量需要处理,可以先直接打个标签放进笔记本里,或者什么都不用做放进去就好。我们的大脑可以自动联想。而第二大脑工具也能借助 AI 技术复现这种能力。它会提醒你适合打上什么标签,也会推荐你可能有关联的笔记。这是星图功能,甚至还能帮助你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潜在联系。输入和整理是为了我们能够顺畅地表达输出,而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想要的信息,正是我们大脑的缺陷。

第二,大脑恰好能够弥补这个短板。如果你有清晰的结构,在整理阶段下的功夫,那就可以直接按照你的目录进行检索。也可以通过标签搜索,按照属性快速定位到想要的内容。如果当初没有整理,就直接认进了笔记本,可以通过全局搜索功能,利用关键词帮助你快速找到。不要清晰,如果你连想说什么都不太记得,先别着急敲脑袋。只擅长记住一些模糊的概念,是我们大脑的习性。

而第二道的工具。印象笔记。这次升级的重点之一,正是在增强提取信息的能力,让你只用模糊的概念就能精确地提取到目标信息。它打破了格式的约束,无论信息在哪一种载体上都可以方便的搜索。而多维度的条件筛选能从海量信息中快速缩小范围,瞄准目标。智能的 AI 联想可以弥补你记忆的缺陷,精确的定位笔记。这些升级正是在不断的消除你和目标信息间的重重阻碍,让提取这个动作不再去消耗生物大脑的能量。所以,顺应你大脑的习性,剩下耗费精力的事情就放心的交给第二档了。以上就是第二档最基础的用法,但也远远不止这些用法,灵活的搭配使用这些功能,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功课复杂的问题都不在话下。现在流行的各种知识管理方法和笔记工具,本质上就是在模拟大脑的习性,弥补大脑的不足,增强大脑的性能。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些工具和功能设计的初衷,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使用它。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第二大脑去排除海量的信息干扰,梳理繁杂的知识脉络,协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保持那一份镇定和情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