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如果说看完《百年孤独》感觉到了寒冷,那么看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一片火热,我曾多次热泪盈眶,特别是在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那一部分,经过大痛之后仍有大爱,很多人说,这一本书讲述的是大自然的优美、灵性,但停留在我脑海的,是一幕一幕的悲欢别离,是人性的善良、纯真。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再重新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她白发苍苍,大雪茫茫,回首看着希楞柱,那一瞬间,沧海桑田。

这本书其实和《百年孤独》有类似之处,都是一个家族百年兴衰路程,但不同的是,一个是暗讽拉丁美洲的愚昧,荒诞离奇;一个是鄂温克族人历经困苦、绝境,仍存爱与希望。然而,社会发展太快,人却走得太慢,最终都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驯鹿,打猎,

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失去,但随着原始部落到高科技智能,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那种纯粹的感情,一生不离不弃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中国古语就有:“寒不择衣、贫不择妻、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到了现在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我忽然在想,如果能做选择,是希望生活在古老的原始,还是现在的智能,想来想去却发现,不管在哪里,都是有取舍的,唯有自己足够优秀才无惧于任何一个时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