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千种样子里,最美的是坚持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我还记得我大学在肯德基兼职的经历。刚入职接受培训,以及最开始独立上岗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受。或者是记不清各种乱七八糟的配料,或者是操作不熟练,或者是出现各种培训中没有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因此,每次上岗,我都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一开始的时候我上的是夜班,有一次休息的时候,我睡在椅子上心里想着:

妈的,咋这么难,干脆不在这弄了。

后来我干脆被排成了白班人员。与夜班相比,白班并不更累,但更容易令人焦头烂额以及手忙脚乱。因为白班要面对用餐高峰,工作强度高,白班时候与各个工作站的交流和沟通更多更频繁。我还记得那时候,每次到了用餐高峰,一个胖经理都会让我去肉卷站,让一个比较熟练的员工上汉堡站,因为我确实应付不来。另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前台问我现在能不能做某种汉堡,而我因为手忙脚乱顾及不暇,没有答话。大概前台问了好几句吧,胖经理终于对我“忍无可忍”了,怒斥道:“答话!”

这件事,我当时还记在了日记里。

因为我刚到餐厅工作不久,餐厅肯定不肯我正常离职,而我又不是那种管你怎么样一走了之的人,所以尽管上班上得很痛苦,但也只好坚持下去。

那段时间,每次去上班,都跟上刑场一样。

其实最多就那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就好了,坚持不下来就完了。因为大概连续一个多礼拜两个每天都上班(寒假)之后,我记在日记本里的就不是被训了,而是慢慢熟悉了我的工作,不再只感到痛苦了。时间长了,慢慢和其他工作伙伴、管理组熟悉了,甚至上班还有些许乐趣。再后来,我也成了用餐高峰时可以“独当一面”的员工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时间长了,我也见过很多新员工。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各种原因坚持下来成为老员工的,另一种就是刚培训完几天甚至培训期都没完就走了。

我绝对不是说,那些不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够好,而是说如果他们当时再坚持一下,他们就不需要放弃了。

所以后来我在训练新员工的时候,会告诉他们:刚开始上岗,你会非常跟不上节奏,因此上班会很痛苦,但你坚持下来就好了,因为我也是从那一步走过来的。

虽然在肯德基工作中的坚持并不完全是我主动坚持,而是有很多外在因素迫使我坚持下去,但这并不影响它教会我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再多坚持一会就好了!

2

读书同样如此。

很多人说,我读了以后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唉,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的提升啊。或者有些人读那些难度比较大的书,发现自己根本读不懂,读不下去。

如果你就此放弃,那么你就不会知道:

某本书第三十页一个让你疑惑无比,思前想后,想破脑袋也想不通的问题,在读到第九十页的时候你会豁然开朗;

同一个问题,这本书对它的论述无比复杂,令人如坠十里云雾,而另一本书却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讲清了这个问题;

三年前你含糊过去的一个疑惑也许会在三年后突然解开;

五百本书或许没有明显提升你的境界,但五百零一本让你的境界直接飞升。

与熟悉某个工作相比,读书,更需要你有意识地、主动地、长期地坚持。在这样的一种坚持里,你的样子是更美的。

就我个人而言,初识哲学是因为尼采,后因他接触叔本华、康德,又撞见海德格尔。稍微熟悉西方哲学的人会知道,对于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人来说,直接阅读这些人的作品,难度是非常大的。事实上,我可以说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我读的这些都是啥玩意。哪怕后来读哲学史,读一些辅助阅读的材料,读一些二手文献甚至普及读物,也是很长时间摸不着头脑。对我而言,哲学在很长时间就是心头的痒痒,它刺激着我不断去学习来平复它、抑制它。

我也是坚持学习了很久,它才慢慢从心头的痒痒变成了“有点意思”,然后变成了可以“说道说道”的东西。

不管你读什么,我想这种阅读都伴随着坚持的痛苦和不易,也伴随着入门、登堂、入室的喜悦和欢愉。

3

对工作和阅读这样的事情来说,坚持是重要的,那么对人呢?

爱情不需要坚持吗?

相信我,凡不需要坚持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带给我们的快乐或者是太平凡的,或者是太肤浅的甚至太庸俗的。

比如刷微博、追剧、追综艺,正因为它的快乐是太肤浅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刷,不断地追,以量取胜。

如果爱情不需要苦苦坚持,如果它只是轻松的,那么爱情就太廉价了。

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放弃,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却很强。因为,你一千种样子里,最美的是坚持。

这里的美,不是说样子好看,令人预约的优美之美,而是说人性之美。在美学里,它被称作与优美相对的——崇高。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不是说我欲仁,然后仁就在外部世界实现了。而是说,仁不仁就是我的事情,和外部世界根本没有关系。

再延伸一步,这就是说:纵然外部世界不在我的掌控之下,但相反,也有一部分的我是不受外部世界掌控的。就如同封面配图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就有一部分的他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他的肉体可以被摧残,他的心灵可以被折磨,但他依然有一颗渴求自由的心,与世界和环境无关。

坚持,就是用事实证明,确实有一部分我,可以在我自己的控制之下,按照我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规划行动。

到了这一步,哲学家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我立法”的思想已经呼之欲出。

所以我一直觉得荀子是儒家的一个背叛者。他强调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当然,他说的也是事实。但儒家更强调无论如何,人有一部分的我是超乎环境的,就算这一部分“与之俱黑”了,那也是主动堕落。

在我们之中,有一部分我们是超乎一切外在环境的,我们是让他继续沉睡,还是让他醒来?

我们当然要让他醒来。那么如何醒来?

用康德的话说:“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用《论语》里面的话说,叫“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用我的大白话说,叫“你一千种样子里,最美的是坚持”。因为这样的你,风情万种,却与世界无关。


忘诗先生:九零后,男,本科习文学,研究生习哲学。好舞文弄墨,偶附庸风雅。却不强说愁绪,无病呻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