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好像真还没有被谁感激过。
小的感激一定也有过,但能拿上台面,在自己心底留下很深印象的,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
难道是自己不肯付出,不够大义吗?
或者说是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帮助过人?
都不对?
明明心里对自己热心古肠的那些冲动想法还心存芥蒂。
不是不肯帮,是帮得让自己受伤。
自己太清楚自己的一些与生俱来的特点了,比如感性,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相当饱满时,与真实的真相感觉相差好远。所以好多时候实际是自己夸张的情绪作崇。
这样的性格必定会造成与人交往出现误差,自己以为应该这样却成那样。
到了现在的年龄也知道反思反省,虽然知道那是自己缺乏有效沟通造成,但还是会有很多不成逻辑的因果故事,会在心中留下不解甚至是伤痕。
包括感激吧。我觉得生命中应该感激的人或事,都应该是那些让你受益匪浅,让你生命有转折和进步的时刻吧。
曾经我在微信上转发文章时写有感慨,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那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叹。
让我耿耿于怀的事,竟然也与感恩有关。
这也是我唯一觉得是自己用心帮过的人却以伤害的方式,在我心里留下疑惑的故事。
那是我开美容院时带的一个徒弟,可以说是相当尽心培养的一位弟子。
她跟随我多年,文化不高,胆小,就是考虑到她平时也没什么不良行为,对她也非常信任。也准备以后把美容院交给她打理。
知道她胆小,为了培养她的大气,我把分店交给她全权自主学会管理,亏了是我的,赢了对半分。其实,那个时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盈利也非常不易。
我看淡金钱是因为我觉得如果这样能让她成长,是比金钱更有意义的事。
当然后面的结果分店是亏损的,我为此付出了一定代价,她却尝到身份转变后的虚荣感,与我期望的价值意义出现了偏差。
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发现这些细微变化。仍然一如既往的重用她。
考虑到她有过了一次管理经验了,更是大胆重用她在我每次出差或学习期间,店里一切事物交由她管。
最大的失误还是过早把已经进入成熟稳定经营期的店子股份,分给她百分之三十。
起初我主动问她需要多少股份,是因为心里觉得她拥有股份会更大胆做事,她要个百分之十几,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在当时的经营市场,应该非常满足吧。
结果她一口气讲,要百分之五十。
我措手不及,一时间把自己搞得很被动。
经过思考,我给了她一个底线,百分之三十。实际这在当时也是很不寻常的帮助了。她相当于直接收获享受企业最好的效益,而没付出任何代价。
人心欲望一旦被激发膨胀,是非常可怕的。
一切来得太无代价,也许就不知道感恩是什么了。
因为那百分之三十和五十的欲望差别,我反倒被记了一仇。而我对一切浑然不知。
做员工她的欲望没打开还老老实实的,做上管理,她本能地用上了她眼界所能理解的方法和权利:玩起了两面三刀的游戏,她紧紧团结员工准备来驾空我。
她要带领员工重新另起炉灶,直接把优质客户带走,而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她的目光很短,忘了最大的竞争不是我,最大的障碍也不是我,是瞬息万变的市场。
根本没经历过市场血雨腥风洗礼和艰难经营的她,觉得一切很容易,生意很好做,我重用她是因为她很牛气。
那段时间,为这事我倍受打击。
这是我人生中最缺乏逻辑性的因果。
后来,我也乱刀斩快麻似的转让了店子,收回了股份。
她的另起炉灶也没成功。
故事告一段落,没有和好如初,所有以前的纯朴感觉已不复存在。
然而这件事,让我对理性帮助别人有了新高度的认识,也总在心里存留阴影或许是那么一点久久不肯愈合的伤口吧。
当然遇见对的人,我还是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有人会因为我对她(他)生命有过帮助,而感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