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总能碰到性格急躁之人,常因小事大发雷霆,做事没耐心。那性格急躁究竟咋回事?从心理学角度探究一番。
一、生理因素
大脑神经递质失衡
像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关键。多巴胺分泌多,人易冲动、急躁;血清素水平低,情绪难控,变得易怒。长期睡眠差、饮食不均衡,会影响它们分泌,改变情绪特质。
激素水平波动
青春期、生理期、更年期等阶段,激素变化大。青春期雄激素增加,青少年情绪波动大、易急躁;女性生理期前,雌激素、孕激素失衡,引发情绪急躁、焦虑,身体不适加激素影响,难以平和处事。
二、成长环境
家庭教养方式
若父母急躁,孩子易模仿其发火、争吵模式。过于严厉的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犯错就斥责,孩子长期处于高压下,可能以急躁反抗、宣泄压力。
童年创伤经历
小时候经历亲人离世、父母离异、校园霸凌等创伤,安全感缺失,长大后遇类似压力情境,情绪易失控、急躁。这些创伤记忆如“定时炸弹”,遇小事就触发情绪爆发。
三、认知模式
完美主义倾向
追求完美者,对自身与周遭标准极高。现实与理想有偏差,就极度挫败、焦虑,行为上表现为急躁。如工作出点小瑕疵就急于修正,甚至迁怒同事,因他们不容忍不完美。
灾难化思维
这类人遇小困难就往最坏想,设想严重后果。上班堵车,就担心迟到被骂、丢工作,在过度担忧下,急躁不安,无法冷静思考对策。
了解性格急躁的心理学原因,是改变的开端。知晓其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就能针对性调整,让性格变平和,生活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