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节课

      早晨第三节是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内容还是“快乐游戏”,因上节课天气突变,游戏体验只在室内进行。今天可以让孩子们在室外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的另一种学习法。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可就炸锅了,欢呼雀跃,叽叽喳喳个不停。

      一节课让孩子们在草地上体验了“编花篮”“老鹰抓小鸡”“推小车”“按数抱团”“丢手绢”等五个游戏。14个孩子在欢笑、自由中任意玩耍,放飞自我,自寻其乐。课堂小结时孩子们说,游戏可以让我们动脑、快乐,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才能取胜的道理。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中有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知识,乐中求发展。

      操场内同时上课的还有三年级的一个班,他们的主要内容是50米跑。我边上自己的课,边观摩他们的课堂。一切都按照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环节有序推进。但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如开课式不够正规,教师课前训诫时间过长,蹲距式起跑动作要领分解练习不够,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内容衔接不当,没有起到铺垫、准备的作用。总之,孩子们课堂上比较压抑,没有笑声,注意力始终在我们这边。两边形成了鲜明对比,快乐与痛苦。当然,这与年级差别,教学内容不同也有关系。

      体育课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一般的活动内容都符合孩子的好动、追求刺激的天性,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可以不必端端正正地坐着,眼睛一直直视前方,一切都是流动的,视野也比较随意。但众多因素又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这些特点,导致部分孩子不爱运动,不想运动。这对于纠治那些“小胖墩”“小眼睛”又背道而驰,事倍功半。

      今年国家为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2小时,四至六年级学生周跑步不少于4000米。这些举措的落实确实让孩子们更快乐,更健康校园里的欢快声也是此起彼伏,学生确实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红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每节课后都疯狂的玩耍,课间开心了,可上课却没那精气神了,快乐的心一下子不能收回到课堂,兴奋劲儿平拂不小下来,反而让课堂的学习更加吃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又一点是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削减了部分老师的休息时间和准备课时的空间。下课就要看管学生,和学生互动,有时没了喝水、上厕所的时间,更没有准备下一节课的空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打仗似的。如何政策的落实都需要时间的磨合,新的体育锻炼要求也同样需要学校在实践中去摸索,探究,找寻出一条适合本校的路。既不能强拉硬扯,照猫画虎,又不能轻描淡写,敷衍了事。一切都要从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好事办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