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65】评论电影不等于影评

文/Nichole  影评/乐评

清明小连假期间,每天一部电影,把影院的片子刷了个遍。因为这样,所以没有办法静下来一部一部逐篇逐篇写观后感,太烧脑也耗时,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想聊的。

倒是反观时下的影评业,也是越来越敷衍了。

影评嘛,简言之,就是对电影的评论,所以,一句话可以叫影评、一则朋友圈也可以叫影评。

在中国当下的电影环境下,无数人都做着“影评”工作,但职业影评人却很少,甚至有一些影评人不愿意为自己贴上“影评人”的标签。

之所以出现一个“职业影评人”的标签,主要还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如果不是专业的,职业的,那我们顶多算发表了观后感,而已。

从《金刚·骷髅岛》我看到的只是大场面,“善”这件事被消磨得很少,很少,弱到几乎看不到导演想表达的那种“物种平衡,生态稳定”的伟大世界观。金刚第一次遇见女主角的时候,眼睛有个超级特别的特写,瞬间跳戏,想到了那句经典的“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原谅我,从琐碎的剪辑和分散的人物表现中,始终找不出故事的主线是什么。男一号?女一号?好吧,男一号就是金刚这个大家伙。至于景甜嘛?被过度营销了,在影片中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连角色都算不上,还不如“死”了还容易被人记住一些(我对她本人没有意见,纯属从观影角度出发,觉得这种追求观影视觉和体验的片子,“特别的死法”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金刚和骷髅蜥蜴搏斗的时候,我竟然又跳戏想到了奥特曼...

不好意思,观影智商已掉线。

不过,还是值得推荐,毕竟3D的观影体验还是很棒的,比如在丛林里穿梭,突然,一堆恶心的来自某巨型生物的呕吐物从你头顶倾泻而下……

3D,请脑补。

不知道是观影人要求高了还是拍电影的人自我设限低了,总觉得,拍手叫好的片子是越来越少了。

也许,我们也并不需要拍手叫好,能打发时间,不会烂到让你忍无可忍中途愤然离场,好像就已经完成一部电影的使命了,或者,一部商业电影的使命。

那剩下的,职业影评人就得发挥些作用。

普通大众看不到的,看不懂的,悟不到的,需要职业影评人专业而通俗的解读,告诉老百姓,怎么“看懂”一部电影,这是他们的使命。

可现实却是,他们,也越来越浮躁,敷衍了。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在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中提到的,“现在影评人太多,以至于可以用‘泛滥’来形容,这个身份不再具有一种令人羡慕的意味了,很多人可能觉得‘影评人’太大众化,这个标签不具备存在感。另一方面,影评人所追求的独立的身份很难实现,因此观众免不了要大失所望。”

独立的身份,太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