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了董华的《草木知己》,被他平静、朴实的的文字所打动,读他的文字,像是在与天地淳朴交流,你不会太过激动,却在其中感悟到踏实,体悟出人生。
人如草木,千奇百怪,优劣不一,董华在书中道出了一草木的内在个性,一种种草木,在他的笔下,却像是在给一个个人物作传,在人间万物中寻找知己。而再将其入口品尝,方知能探其究竟,品其全部。
草木有枯荣,古来文人骚客多描其枯荣以感世事,可董华则不然,他似乎更了解草木,草木虽有枯荣,可是源远流长,他不会感怀忧愤,却着重笔墨于草木的讨喜之处,草木之德。
在作者笔下,草木有三德,可观,可食,可药。所写草木中,苍耳子令我印象尤为深刻。苍耳子又叫“坦子棵“,小时候喜欢去楼前的野地里玩,还记得如果不幸的话,会粘上满脚的苍耳子,有的苍耳子会挂在袜子上,脚被扎的挺疼。这样的草木实在是让人爱不起来,可是作者却道出了苍耳子的喜人之处,苍耳子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它可以做成苍耳子散,有祛风效力。而草木没有人心,它的刺也是为了更好的繁衍生息,,而我们成了苍耳繁衍的贵人,如此这般,我对苍耳的认识便又不同于以前了。而苍耳,正像护子的母亲一般,在刺下有这柔软的心。它或许没有好看的外表,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董华虽是作家,可字里行间却有着农民般的淳朴,真诚。以前有位老师曾说,中国的文化其实也是农村的文化,在董华的字里行间也表露出了这样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百年前的古文运动,好文章不在文字华美艳丽,理白言白有时候更能打动人心,董华的文字中便有一种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