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家乡的美食(四)

      继续说美食这个系列。

      当然我前边说过 ,家乡的东西在每个人心目中应该占有很大比重,每个人都无法忘记儿时的味道。所有我们每个人在外多年,都总是难忘记家乡的味道。

        今天要说的是馓子。

        照例,先上图。

来自网络

      现在基本只能从网络找图片了。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当然,这类型肯定很多北方地区也都存在。大部分吃面食的北方地区,相信是有这一类食品的,只是做法大同小异,我想说的是,现在的馓子和小时候印象中的差别。

        第一,小时候感觉馓子相对比较粗,特别老家的(我小时候成长在离老家一两百公里的地方,风俗又略有不同)。现在的馓子,普遍都细了不少,也更加酥脆。

        这次回家有亲戚家炸的馓子(我家没有开油锅),端上来我发现和印象中的馓子也是细了好多,酥脆了好多,于是问父母为什么。父母回答我,因为用的面粉不同。以前一般用自种自磨的面粉,因为比较粗,做馓子时候拉不了那么细,但现在用的都是精面,所以自然细了好多。

        第二,用油。

        本来青海是传统用菜籽油的地方,因为本地产,相信大家对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还有印象的话就大概还记得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青海人世代吃菜籽油。但现在随着物流方面各地物资运输,花生油也在大家接受范围内,当然什么茶油,耗油,芝麻油,玉米油等等也都被广泛应用了。

        但不管如何,虽然印象中的有了改变,但依旧是我心中的美食。

制造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