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急促地打在屋楞上,滴滴滴噠噠滴地不停。
想起昨天簡友耳雙生的留言“心為何物”。是啊,心為何物呢?
我在過天橋的時候都在想這個問題。不過,一說到這裏,我就會先想起瓊瑤阿姨小說裏那句經典的台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此時我聽見內在有一個聲音說:“你別扯遠了!”好吧,我不扯遠了,把話題扯回來。
本來想就這個題目認認真真地写一篇長文,但是一靜下來後,就感覺有什麽東西汩汩地要冒出來。好吧,就在這《自由書寫》中自由揮灑吧,否則我看這“汩汩”不會輕易作罷,直到我寫完了為之。
我很喜歡用打比方的方式說明一件事情,闡明自己的想法,老師說“這叫意象”,其實就是在於這樣不會顯得我嘴笨(哈哈,此處自嘲兩聲)。打個比方來說,心就像一面純粹澄凈的鏡子,照見一切死角,“照見五蕴皆空”,這是鏡子本來的模樣,也是本來的我們。但是,經紅塵習氣的熏染,食色名財睡、貪嗔痴慢疑等這些種種煩惱、欲求,如同塵埃一樣落滿了鏡面上,經成年累劫的積累,早已看不出鏡子的本來面目,我們更是想當然地錯把這樣累积了層層疊疊污垢的鏡子,當作是自己的心,以為自己本來就是如此。
需要強調的是,煩惱、習氣等業障,不是會隨著肉身的完結而消失的,它們藏在我們的第八識即阿賴耶識裏面,隨業一起流轉到下一世。想想看,為何有人天生就脾氣暴躁,而有人則性情溫和呢?這就是藏在阿賴耶識中的心性使然。我想,天生的性情是最不容易改變的,但是如果不針對自己的問題做凈化的話,不僅此生為之連累,還會如此繼續到下一生……
然而,我們的確就是這樣一世又一世地允許種種習氣累積了這麽久,因此,累積得越多,越被無明遮住了眼睛,越不容易化解。我們也一早就嘗盡了這其中的苦。
我們的心並不是看上去的那個樣子,那個樣子是染污納濁後的我們,是自以為是的“自我”。心的實相,則是如如不動的佛性,是如簡友耳雙生所談到的“空”,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鏡子,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净不增不減的樣子,是聽到雨聲不會評判“急促”與否的那個我,是“我”的一切可觀照如是的本體。
“空”,不是空無一物,不是頑空無記,是真空妙有。
在我看來,心,如是。
以上僅代表一家之言。“心為何物”是一個探討不完的話題。強烈推薦《楞嚴經》,佛陀究竟的智慧能夠指引我們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