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自由,因此,有人认为蒙氏教育是自由的,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大家有机会进入蒙班,会惊奇的发现,老师和孩子说话很小声,孩子却很守规矩。而一般幼儿园的最常见的是,教师的喉咙都会是哑的,孩子们也静不下来。这样的情景,其实呈现的是蒙台梭利对自由与纪律的独特理解。在蒙台梭利的所有著作当中,讲自由的时候,一定会同时讲纪律,自由和纪律这两个词,永远是同时出现的。
比如,你吃不吃饭,这是你的权利,你有选择吃与不吃饭权利,是你的自由,由你自己决定,我是无权去强摁头让你吃的,也无需这么做,因为这不是我的事情,是你的。但是,请把这个自由选择所产生的结果一起拿走。什么结果?不吃=会饿,不吃或者少吃的结果,就是会饿。成人不能只让孩子承担吃与不吃的自由,却不让他负担由此产生的“饿”的结果。要拿走,请都拿走,自由后面跟着的那个结果是要承担的。为什么一个人能形成自律?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有结果,这是一个自然法则,所以不需要外界强力,只要把选择和结果对应,就会形成自我约束。
比如,老师们听课,有选择睡觉的权利,结果就是听不着了。也有选择听的自由,那后果就是会累。每一样结果,都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的行为模式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帮他理解这么做是你的权利和自由,但这样会有这样一个后果,把这个道理说明、展示给孩子,慢慢就形成了规则。
比如,孩子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想抓过来,但是所有我们对别人的行为,别人都可以同样对我们,那别人也可以拿你喜欢的汽车。这样把道理让他体会和理解,慢慢他就知道,我尊重别人的权利范围的时候,其实就是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如果完全借助外力来管束,不许拿,拿了会打手板,这就变成因为害怕受惩罚、挨骂而产生的行为,这个逻辑关系其实是建立错了。依靠外力能管得过来所有一切吗?管不过来,这样,就产生不了自我约束力。
我们只有让孩子自己去明白一些事理,这样的话,就如蒙台梭利说所说,纪律就真正开始建立了。
这个纪律是在墙上贴的吗?不是,是孩子自己的。我们会越来越发现,蒙氏教育和中国真正精髓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契合。比如毛泽东很崇拜的一个人是曾国藩,曾国藩喜欢两个“慎独”,什么叫“慎独”?慎独就是你在没人看见的时候,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仍然该怎么做事就怎么做事。不偷盗、不欺骗、不违规、不违反自己的原则,这和别人无关,它其实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和监不监控、检不检查无关,这个叫“慎独”。
这不就是蒙台梭利讲的纪律的真正含义吗?规则和纪律应该建立在一个人的内心。在路口闯不闯红灯,和有没有人、有没有摄像头、有没有警察无关,在红灯前停下来,是自己的选择。
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一个人拥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即“知止”的时候,这个人就会获得更大的自由。若什么都做、什么都想要,其实很多自由就会失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苗条健康的自由就会失去;想睡懒觉,那么早起锻炼、晨读的自由就会失去。凡事如此,越能自律,就越有更大的自由。
以上才是蒙台梭利对自由和纪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