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看了今天早上彦东老师和娅俪老师的直播,这一次认认真真的边听边记,果然效果要比早上一边做早饭一边听效果好多了。
1.要拥有一颗自由、喜悦、充满爱的心,随喜赞叹,发自内心希望所有人都好。这方面还得持续修炼,我还是会有看不惯和不喜欢的人,只能说自己境界不够。
2.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认知的变现。这一点特别认同,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由认知决定的,认知在哪个层级,行为便处在哪个层级,要想改变行为,首先改变认知。
3.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专门去百度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原来出自苏轼和佛印的典故,苏轼自诩为“八风吹不动”,实际上佛印只写了“放屁”二字,他就立马暴跳如雷,所谓的修行,不过流于形式,学问再大,才华再高,终究是境界不够。
4.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在意别人看法,脑袋里有一些假想敌。
5.其中一位连线学员的模式是无论对方说什么,总想解释或者辩解,自己焦虑而不自知,无意识从孩子那里获取自己内在缺乏的东西。我也在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的自动驾驶模式,不是别人点出来,我们自己很难发现,所以有执着的家长都需要做个人成长,当我们自己调整好了,孩子自然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就像鱼缸里的水,养分多了,鱼儿自然就能健康成长。
6.我们是否在认真的忽视孩子?当孩子呈现一个行为时,我们有没有去倾听孩子的感受和表达,还是先入为主的代入我们的主观意识?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和同事聊天,她说她在接孩子的时候看到有个同学拎着他家孩子的衣服拖着转圈圈,她就对孩子说,你怎么不还手?他都这样欺负你了,你怎么不告老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但孩子就是不说话,后来她问孩子,孩子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就是闹着玩,你却让我打回去,不是让我失去这个朋友吗?今天听到这个案例,我猛然惊觉,这就是一回事,也是我们家长最容易犯的错,我也掉过类似的坑,比如孩子说哪个老师不好,我立马一脸正气的说不可以背后说老师,要尊师重教云云,讲一堆道理,那一刻孩子就是表达他的情绪和感受,我却回复了一堆说教,想想都觉得自己可恶心。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是要引导孩子而不是指导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弱一点,傻一点,对孩子抱有好奇心。
7.一位家长说孩子上学离家远,路上要走一个多小时,早上5点20就得从家出发,说孩子最近不想上学,听完这个,我也觉得孩子太不容易了,大人都不一定能坚持下来,要求一个孩子每天披星戴月的上下学,多累啊,娅俪老师说学习有时候拼的是精气神和体力,这个年邻段的孩子会在脑海里把出门前的所有动作都像慢镜头一样回放一遍,就是啥也没干,脑袋里过一遍,就已经累得起不来了。这对孩子是一种消耗,既是体力上的消耗,又是心力上的消耗,家长要提供支持。还问到了一个和老公有关的问题,这也让我意识到,过去的自己就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对抗老公,导致孩子不尊重爸爸,这就是我造成的,所以现在也在有意识调整,虽然还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我愿意等孩子慢慢改变,给他一些时间等待他成长改变。
8.只有我们自己足够灵活的情况下,才能引导孩子。当我们过于正直时,我们的孩子就难以灵活。娅俪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很形象,比如孩子裤子上有个破洞,你非要把它缝上,孩子非要把它剪开,我们要觉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缝上?是什么认知驱使我们这样做?只有把这部分属于我们的执着找出来,调整它,才会还孩子自由。
9.当大人总在说“我怎么怎么”时,眼里是没有孩子的,潜台词是你应该理解我为啥那么做?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被看到、被理解,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的。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因为孩子是透过父母去看世界的,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和外界的关系,当一个孩子不相信父母时,也不信外界有人能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