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修炼到人情练达

在知乎上,经常有类似这样的问题:

怎么样才算人情练达,该怎么修炼?其实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是很难回答得好的,毕竟​大多数的回答,都是诸如此类:

考虑对方的立场​;

照顾对方的面子;

巧妙表达不同意见;

交流中注意赞美对方...............

这些原则不能说有问题,确实从原则上就是如此,但这样的做法,对于很多小白来说,基本上没有用,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照顾对方面子,是怎么照顾,赞美对方,就是你的衣服很好看,你的能力太强了,你太聪明了,这些听起来别人没起鸡皮疙瘩,你自己都起了,所以这样的方法,都是不具操作性的,好一点的回答的,可能是给你讲一个小故事,然后再把这个原则说出来,这个确实好一点,至少对于很多功夫没到家的人来说,多少还多了个参考对象,但事实上依然作用不大,因为这个知识的可迁移性不够强,你看完这个故事,能记得住多少。那么这个所谓的人情练达,到底要通过什么方法,才能修炼出来,莫非只能靠年龄的积累,但貌似很多年纪一大把,人依然是愣头青的也不少,所以单靠年月的积累,似乎也不是一个办法。或许,你可以试试精读这本书《地产鳄人》​,作者是乔萨。

这本书我也不知道应该算是什么小说,说它是官场小说吧,里面的战场又主要是生意场,如果说是商战小说,里面又涉及大量的权力潜规则和台下运作。所以这应该算是一本​既有官场写实,又有商业博弈的现实小说。其实职场小说和官场小说,市面上也不少,但基本上写得好的,有参考意义的都不多。

在我看来,过来人写的职场小说,比如付遥,比如王强,比如胡震生,都是在职场上沉浸很久,历练够多,也都到有一定高度,比较能写尽职场中的真实生态,当然艺术化成分也不是说没有,但干货依然较多。

官场小说就多了,候卫东系列,王跃文以及黄晓阳系列,也都是能写尽官场百态的高手,都是过来人。除此之外,其他的大都是作者意淫的作品,这类书不乏畅销书,比如那个升职记系列,以我看来,作者在外企的级别不会太高,所看到的层面,也很一般,对于职场小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里面很多脱离现实,纯粹臆想的东西也会害了不少职场新人。

而今天推荐这本《地产鳄人》,就跟以上的小说都有根本性上的区别。因为这部小说不涉及太多具体企业操作层面的描述,而更多的是对于要完成一个目标,如何去联合需要联合的人,打击“敌人”,合纵连横的一本书,在书中作者的视角并非是某一个人,主角也都是一些明显瑕疵的人,换句话说,里面就没有一个好人。这算是一部暗黑题材的小说,里面所有参与方,各个心怀鬼胎,为了自己的目标施展各种策略和计谋,而最终形成的博弈局面,远远超过所有参与方的控制,最终成了一个众输的结局。

我也在想,这样的小说,​如此腹黑,如此阴暗,推荐出来会不会对初入职场的人有所影响,后来想想,其实也没什么。

首先,这样的书,不同层次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职场菜鸟,如果因此而明白了社会的灰暗面,未尝也不是一件坏事,在一个主流媒体处处弘扬正能量的社会,需要有不同的声音和角度来平衡单向视角的社会认知,让更多涉世未深的人,能更立体地理解这个社会。

其次,而对于涉世已深的人来说,这本书又能给他们一些警觉,毕竟这个世界,无论如何机关算尽,最终也不见得就是赢家,有时正确的做法,并不是在一场战场中赢得胜利,而是一开始就不要加入这样的战场。

以上大概是我对本书的一点总结和感悟,但并不是今天推荐这本书的最大理由。推荐它更多的是,本书有大量的对话,以及少量的心理独白,作者的语言功力,以及对中国场面话的理解,是足够深刻的,所以最终在完成一部小说的构建之后,能给读者展现一个人情练达的人,在各种复杂情境下是如何说话的。​书中的两位主角,黄晓军和耿迪,都是这样的人,来看书中开头的一个片段。背景大概是这样:官二代耿迪,因为利用父亲的职权大搞权力寻租,结果被判入狱三年,出狱后穷困潦倒,在他出狱后不久的三十九岁的生日那一天,两个​以前仰仗他鼻息的小弟过来给他庆祝生日,其中一个就是本书的另一个主人公-黄晓军。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

“迪哥,”黄晓军咬咬牙,又一副诚恳的神态,

“有件事,我想了很久,可一直就没机会跟你商量。今天您既然把话说到这一步了,我也就无所顾忌了……”

“老弟,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我姓耿的虽然落到今天的地步,但有一点,我自信我还不至于就是一废物了。说吧,我能帮老弟做什么?”

黄晓军要的就是耿迪的这句话。他看了看在一旁发愣的卞昆,又转向一脸豪气的耿迪,轻松地笑了笑:“迪哥,您言重了。这些年来,迪哥您帮了我黄晓军多少,别人不知道,可能就连您迪哥自己也没往心里去。可我是记着呢,我一直没忘,也忘不了。我黄晓军没别的,做生意是把好手,这些年运气也不算坏。可是如果单靠这两点,我是到不了今天的。还有一点,我也是不久前才明白的,我之所以那么幸运,是因为我比好多人更重情谊。我这一辈子,帮过我的人,我忘不了。今天当着老卞,都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对您说吧,从您出来那一天,我就开始给您记工资了……”

“迪哥, ”黄晓军从怀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这里是两万,您两个月的工资。还有一盒名片,我们公司的高级顾问——耿迪。迪哥,您不会骂我吧?”说完,黄晓军将信封和名片一起推到耿迪的面前。

-----------------------------------------------------------------------------------------------

这段对话,第一句话就是做了一个铺垫,让别人比较容易接受,也给自己留了后路,下面再讲任何难堪的话,对方有了心理准备,往往就比较能接受一点。接着他给出的并不是一个让对方难堪的事,而是惊喜,这就是先抑后扬,惊喜才来得更加突然一些。

然后表示诚恳的话,比如迪哥您帮我多少这段......,虽然有点煽情,但在别人生日的那一天,说出来也不算过分。

最终用实际行动,一个信封和一盒名片,彻底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堪称人情练达的绝妙运用。很多人,哪怕你说的再好听,没有信封和名片,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黄晓军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不单口头表达能力一流,而且实际行动也配合得天衣无缝。

其实这段对话,如果你知道前面还发生了一件事,你就会更佩服黄晓军。在说这段话之前,黄晓军已经给耿迪送了一部手机,他要先用手机测试一下耿迪,到底拿了手机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跟以前一样,轻描淡写,那么黄晓军是不会说出这番话的,但事实是耿迪对黄晓军送他手机一事,还是表达了很大的谢意,这才说出上面那番话。

这件事通过事后来看,黄晓军是这样来设计的:

(1)准备一部手机做生日礼物测试耿迪态度​;

(2)​态度有两种预案:

         反馈好:表达邀请他加盟公司做顾问,而且从出狱时开始记工资

         反馈不好:不做任何表示

(3)​耿迪是纨绔子弟,也是官二代,绝对是人精,所以不能让他觉得是随口说出来的,或者是经过测试后才做的,所以要提前准备好一个红包,里面装了两万块,一盒名片。这样对方才会相信是早有此打算。万一真的不领情,无非就是损失一盒名片而已。

通过这个分析,你大概明白黄晓军对人性和人心的洞察,以及运用语言的功力,都达化境,这也是这本书我觉得可以作为人情练达实操手册的一个案例集,类似这样的场景和对话,里面至少不下四五十个,包括在一场谈话中,如何巧妙的引入一个主题,如何在谈判中有效地使用心理战术,在本书中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书去看。

看一本书,没必要接受主角的价值观,但可以吸收那些可以吸收的东西。谁在社会上,都有很多不得不处理的关系,不管是亲戚,不管是同事,不管是同学,如何用一些方法,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诚意,而对你产生好感,同时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都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一门功课。人情练达,也是很多人对高情商之人的赞美,通过深入去读一本书,而领悟到这些可直接借鉴的方法,岂不快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纯属虚构,对号入座者罚站! 老耿名字叫耿心路,老耿在江北大学教务处工作。一向心情平静的老耿,最近有点情绪,这话...
    艾克斯why阅读 580评论 2 9
  • 茶,起源于中国,是最早把茶树的叶子或芽经制作作为饮品的国家。唐代陆羽《茶经》描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老马识新途阅读 1,708评论 0 1
  • PC被手机严重冲击的当下,从市场的角度,降价是促销的好手段,但可惜OEM们高喊“臣妾做不到啊”。 内存、SSD成本...
    环球科技知识阅读 108评论 0 0
  • 噫!消极怠工一段时间 不甘寂寞的寻找 又觉得不能将就 一句话 我不愿去触碰那些我不喜欢的身体,去回应那些我毫无...
    猫之国常驻居民阅读 243评论 0 0
  • 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四季交替,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谙熟了,便不再新鲜,自然缺失了“激情洋溢”的动力;厌...
    幸福梦中仙阅读 36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