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字巨源,官至三公,爱钻研《庄子》、《老子》,与阮籍、嵇康互为知己,是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在竹林七贤中是年龄最大的,他气量很大,又很能喝酒,传说有“八斗不醉”的酒量。他为人宽厚,行事光明磊落,又公正不偏,在七贤中受人爱戴。
竹林七贤一向以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著称,但这七人政治态度上分歧比较明显,在其中,山涛做官时间最长,且官职也颇高,我们细细了解一下。
山涛虽出仕做官,但也是迫不得已才做的。山涛所处的时代混乱,对名士不公平。名士几乎就只有两条路,第一,去做官保全性命,第二去隐居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没有别的选择。而且山涛做官也是因为他和司马师、司马昭有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可称远房表兄弟,司马昭邀请山涛出来做官,有生杀大权的大领导发任务,自然也是不能不接受的了,他只能出仕做官了。
山涛毕竟是名士,他做官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出淤泥而不染,并不被权力和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被司马师称为姜子牙出世。山涛做官,他着实做了个好官。有一次他去了冀州,在那里做刺史。他在冀州探访贤才,提拔隐士,共有三十多人都被山涛选中去做了官。后来这三十多人每一个都出类拔萃,干了一番大事。从这点上看,山涛目光敏锐,举才无失。
这就是山涛,他虽做官,但仍保持名士节操,为政有方,温雅清廉,堪称东晋姜子牙,是魏晋政坛乱世中难得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