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序那些事儿

最近入手了一本纸质书《显微镜下的大明》。

六件罕为人知的明代档案,六个尘封已久的民生往事,经过马伯庸先生的妙笔润色,竟然变得比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还要好看过瘾。


笔者个人非常喜欢的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张宏杰,也给这本书一个好评:“这本书娓娓道来,用笔绵密细致。读者读来也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当中,编织起一个复杂的大明帝国。”

看着书封上张宏杰的这一句简练精辟的评论,我不禁想到三个比较有趣的请名人作序的故事。


01我请你作序,你却反让我作序

1918年,梁启超去欧洲旅游考察,同行的还有他的学生——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他们从法国巴黎开始,先后游历了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和城市。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为该书作序。

(蒋百里是钱学森的岳父,金庸的姑父)

可是梁启超文思如泉涌,一下笔就停不下来,竟然一口气写了五万多字,字数跟《欧洲文艺复兴史》差不多。

这就尴尬了,哪有序比书还长的。

梁启超不得已只能再写一篇短序,然后把长序单独写成一本书,取名《清代学术概论》。

他还请蒋百里给《清代学术概论》作序。蒋百里写序很正经,写评价写感想,没有写出一本新书。

(我的诞生成就了民国学术界一大佳话。)

同样是学生请老师写序,赵士林的运气就不如蒋百里了。他得到的序,让其他读者一读,都有种替他心疼的感觉。


02你瞒着我写书,我写序就不客气了

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士林先生,在1985年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他在这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学者李泽厚教授。

(北京大学国学百家讲坛特聘教授赵士林)

三年读博生涯,赵士林在忙着写博士学位论文的间隙,还额外写了本书——《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当他拿着自己人生中第一部著作,在出版社的建议下请导师李泽厚写个序,蹭一点名气时,没想到得到了这样一篇序。

“赵士林是我的学生,这本书是他完全瞒着我写的。因为他知道,我将不会同意他在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的时候弄这些东西。他写完后告诉我,我当然没办法了,总不能叫他去烧掉。

但我拒绝看这本书的任何一个字,也不对这本书负任何责任。所以,讲到我的部分,究竟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公平还是偏颇,我不知道,讲别人的,也如此。我向来对赞成我或反对我,热烈支持我或猛烈抨击我,只要是出于学术讨论的要求和立场,基本均一视同仁。至于出于其他目的的攻讦或吹捧,除了在笔头但经常是在口头略加嘲讽外,更不放在心上。笑骂由人,自知在我。既然如此,对我的学生如何议论评说我,就更不必去管它了。

据士林说,他为了不影响博士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这本书是额外加班开夜车搞成的。尽管他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但看来也仍然会很辛苦。我希望,真正花了气力的作品,应该可以一读。

又据他说,出版社一定要我写个序,正好趁此写这几句说明一下。”


简单点说就是,李泽厚老师对赵士林偷偷写书不满意,读博就该好好写论文。既然你敢先斩后奏,那我就不客气地借着序批评你了。

笔者觉得,看完这个序,莫名有点心疼赵士林先生。

不过,比赵士林先生还要悲惨的是请人写序,结果被拒绝,只能自己写序。


03曾经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

蒲松龄十九岁时成为秀才,名噪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为了生计,二十五岁开始当私塾先生,坐馆教书。

(邮票上的蒲松龄)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蒲松龄在曾任江南通州知州的毕际有家当家庭教师。经毕际有介绍,蒲松龄认识了大文学家王士祯。此时,《聊斋志异》大部分稿子已经写成,也在当地流传,颇有名气。

王士祯看过《聊斋志异》部分书稿后,写了首诗赞赏道:“《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同时,他还点评了一些聊斋故事,有品评人物的,有赞叹故事的,有评价写作技巧的,多赞赏之意,也较为中肯。

蒲松龄如获至宝,后来工工整整地将这些评语都抄录到正文书中,并把王士祯看作知己。康熙四十年,《聊斋志异》终于定稿。蒲松龄给王士祯写了一封信,以私附门墙的的弟子自居,真诚地希望王士祯能给《聊斋志异》写序,使书广为流传。

(于天池译注,中华书局出版)

但此时王士祯是朝廷重臣,虽对《聊斋志异》赞赏有加,却不愿意写序,委婉地回信拒绝:“你嘱托我写序,我很愿意做这种垂名的好事。但是我以前为他人作序,都不尽人意,恨不得将笔砚烧毁,发誓不再写序。能否破例再写一次,也不知道。”

关于王士祯拒绝写序的理由,现在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王士祯怕被卷入文字狱,不肯授人以柄。清代康雍乾三朝,“文字狱”盛行,多少朝廷官员折在里面。《聊斋志异》中的某些故事,有触犯时忌的可能。王士祯出于谨慎的考虑,不肯为蒲松龄作序。

第二种说法是王士祯受等级观念束缚,不愿为一个地位低微的老秀才背书,免得有辱王士祯的身份地位和威望。

最终王士祯还是没有为《聊斋志异》写序。蒲松龄只能自己写下名为“聊斋自志”的序。

多年以后,《聊斋志异》风行天下,版本众多,家喻户晓。《聊斋志异》也成了世界文库的东方瑰宝,先后有英、法、德、日、意、俄等二十多种外文译本。

它被京剧、越剧、昆剧等全国二十多个剧种改编出一百多出聊斋戏。单单根据《聂小倩》这一故事而拍摄的电影《倩女幽魂》就有三个版本。根据《画皮》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四个版本。

(1987年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电影)

有趣的是,当年蒲松龄希望通过王士祯写序来提高《聊斋志异》的知名度,而现在王士祯的《渔洋山人精华录》这部煌煌巨著里知名度最高的诗歌,竟然就是那首《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历史常跟人们开玩笑,你明明想走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这样的结果,恐怕是王士祯和蒲松龄都始料未及的吧。(马瑞芳语)



参考文献

1.马伯庸著. 显微镜下的大明[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2.蒋百里著. 欧洲文艺复兴史[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3.赵士林著.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8.

4.马瑞芳著. 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若觉不错,还请点赞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