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4个小时整理出一篇4000多字的读书分享稿,写到后面觉得有点虚脱,果然脑力劳动也很耗神。
4小时期间,我还整理了2022年读书计划表,也将我读过关于认知的书籍捋了一遍,选了几本对我帮助大的书,然后每一本书的结构和内容也重新整理了一下。
我想把我最近一年来在认知领域的发现,向朋友们汇报一下。一方面是巩固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整理整合,最后也是希望为身边的人做一点点贡献。之所以设置为付费,是因为我还没有在社群中分享,却不想重写日更文。有兴趣了解后半部分的朋友 ,等我分享结束以后,会全面开放。所以,请大家耐心等待。
我每日写晨间日志,其中有两栏是每日收获和每日付出,在每日收获(物质或者精神)中我总是填的满满当当;而在我付出的那一栏,我几乎没有填写过。我可能真的没有付出过什么。所以,每次反思的时候都会感慨我得到的太多,付出得太少,会觉得惭愧。
昨天看到自己的晨间日志中付出那一栏终于填上了文字 ,感觉内心升起一丝幸福感和满足感。我觉得好奇,为什么人的欲望有时候那么容易得到满足 ,可时候却是欲壑难填。
我此时的这种感受,简书中的朋友们大概也会有同感。
所以我就想起《非暴力沟通》的的理论源自于一个认知:乐于给予是人类的天性。其实在去年读的时候也曾怀疑过,因为确实也见过有很多人是比较在意自己得失,而忽略他人的付出的。
但我突然明白,人类的认知也处在一种进化当中,就像人的身体依然在不断进化一样。在仓廪实以后,人类不再担心自己会挨饿、受冻,坚信自己幼有所养、老有所依以后,每个人都会遵从人类天性而活,那么这个认知大概率会被认可被执行。
但是我们必须得要认识到,人类的认知进化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那一定是很漫长的。虽然会有极少数人跨越时代拥有了更为先进的思想和认知,但是整体人类认知的进化必然是很漫长的,且必须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们应该坚信,所谓开悟,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遥不可及,但在未来,每一个人都是开悟、通透的。
正如,旧事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