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阅读器的风行,图书大批量数字化,许多实体书店难抵电子书的围攻,应势而倒,纸质书消亡说愈演愈烈,引起更多共鸣。
大人的世界里,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让电子书不可避免成为大势。而作为纸质书存在的最后防线,孩子的世界也在受到电子书的蚕食。
在电脑、电视、手机、iPad伴随下成长起来的“00后”已经进入小学和中学,和以往相比,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趋向已大不相同,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是当下的流行读物,比如某些靠商业运作包装起来的明星作家的著作,他们也更习惯网络和手机等更为快捷的阅读方式,而穿越、轻松搞怪、调侃等网络文学的特性,似乎也更加符合这一代孩子的阅读需求。
诚然,信息化时代,数字化阅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数字化阅读弊大于利。快捷的阅读方式、海量的信息,是难以让人沉淀下来思考的。那些“流行的快餐”,或许能够很快满足信息需求,却不能让我们感受到细嚼慢咽“经典佳肴”才能感受到的营养和魅力。大量电子产品的阅读让孩子的阅读变成了浅阅读和碎片化的阅读。比如,我们在网上阅读新闻,很多人大多不会记得里面具体的内容,不会注意新闻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孩子只关注“是什么",却不愿去思考这“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办”,孩子的思维方式产生变化,思考能力也下降了。
因此,引导少年儿童放下电子产品,捧起纸质书籍,多做一些“有深度、有耐心、有思考的阅读”无疑更加重要,而且应该成为当下与未来所有爱读书的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生活内容。纸质阅读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是攀登思想高峰的必经之路,也是无限接近于“思维的乐趣”的体验。相较于“娱乐至死”带来的快乐,思维的乐趣和理性精神的培育更应该成为学生乃至每个读书人的追求。
无论网络时代如何发达,阅读的精神、阅读的习惯是不应消亡和淡忘的。当下,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在让自己的阅读方式多元化的同时,不要和颇为“传统”的、和纸质图书零距离接触的书面阅读太疏远了。可安排自己每星期“挤出”几个小时,关掉手机,离开电脑,捧起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好书,细细地、一行一行地读下去,找回或者说重温一下和纸质图书亲密接触的充实感
- 1 -
纸质书比其他一切读物品质更佳
真正的阅读,是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也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
现在虽然衍生很多电子书、音频书等数字媒体,但是它们都没有经过一个像纸书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那样一个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书。
-2-
纸质阅读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其过程不是简单的阅读行为,里面有注意力,有思考力,有各种各样的要素,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能带给孩子。
而单纯阅读电子书,因为色彩很丰富很鲜艳,变动性很强,流动性很快,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会不集中,很难养成专注的习惯。
-3-
脱离纸质阅读,
严重影响孩子未来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目前国内的义务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是以纸质图书为主的教科书。孩子在早教期间阅读纸质书,有利于其培养良好的纸质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是电子书籍无法给予的。
其次,只有纸质书籍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两个条件: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量的积累,而这两个基础条件,同样离不开纸质阅读。
既然纸质图书如此重要,在孩子的早教上父母可不能忽略抛弃纸质书。
父母需要时刻牢记,早教期间,儿童阅读不能够离开纸质书籍,任何高科技的阅读形式都比不上纸质阅读来得更有效果。
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有助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升学道路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