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零基础,如何开始练习冥想?”

冥想本身不需要学习,不需要理论知识,不需要规范何种途径才叫冥想的既定框架。

出生的你就在冥想状态,只不过被后来的“不充分回应”、“不充足喂养”、“养育者掉线”的情景打断,你的冥想被打断后,就建立了“固着认知”,也就是不利于灵活流动的认知。你的坚持与放弃都变得不容易,不以你为中心,而是以某个你身外的认知、评价体系为标准,这就让你不太容易依据当下的情况做出“有利于你最高利益”的抉择,整个这个过程就是打断冥想。

也就是,基本上,如果你可以有意识地询问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意识地在光怪陆离的选项中暂停,停下来问问自己此时此刻如何想、有何感受,这个“停”就是冥想。

如果有方法论说,冥想是坐下来体验呼吸、观照呼吸,任思绪流动,不评判,不抵抗,那么你要看到这样做本质的目的。本质来讲,就是将那个一天到晚干扰你的众多声音在这一刻突显出来,让它们无处遁形。不是令头脑安静,而是看着头脑的运作。日常时间里,你被这些声音、习惯性运作操控,而此刻,你看着它们,你好歹坐下来了,没啥事,暂时不因那嘈杂而奔忙,那么这些个指挥你的东西在此刻就与你拉开距离了,仿佛你是你,声音是声音,头脑的认知是头脑的认知,而你的身份是那个“看”。

冥想本质是你回归你。搞懂这个,行住坐卧都是冥想,吃饭的时候,品尝到食物味道的那一刻,你就在冥想,看着宠物可爱的样子,心生欢喜那一刻,你也在冥想,愤怒爆发,而忠实于愤怒、不否认的那一刻,你也在冥想,冥想不是让你没感觉,而是让你有感觉而不寄生于感觉,不是你不生气了,而是“老子太他妈生气了!滚蛋吧!”你更能辨别“我”与“非我”,从而在当下做出令自己愉悦的选择。

选择分手或有建设性地与伴侣沟通,选择哪家酒店,选择今晚出去吃饭还是花些时间在家做......选择本身都不是问题,都不指向对错,而是核心的你,你想体验什么,你内心的敢于有多大能力支持你走向这一刻你最喜欢的方向,每一刻最喜欢的方向(哪怕这个感受再细微)构成全部的你。这是冥想存在的样子。

关于这里的用词“最喜欢”,我觉得有些不清晰,但我还没想到更合适的词,因为“喜欢”是一种感受,而往往感受里装着真实的你。所以“喜欢”是件重要的事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