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提升代表购买力提升,但不代表感受力的提升

最近的一个感受是:生活质量提升和收入并不是一个绝对正相关的关系。

维持基础生活本身的开销并不是很多,在确保生存之后的感受力和收入数字的‘性价比’平衡更为重要。收入提升代表购买力提升,但不代表幸福感受力的提升。

最近因为有时间整理,翻开了下之前的财务支出情况,比较有意思的是食物这块。之前会随便买很多,买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会做,但有时候下班很累就想随便煮个面比较快,东西放着放着就忘记了,等有空清理库存的时候就发现过期了。前段时间把过期的都清掉了,现在减少每周买的数量,感觉这周不太可能会做的就不买。不会为存库存而买。

之前可能也是因为上班,煮饭的时候都会煮多,感觉上班越累的时候就越会想吃很多,也想吃很多垃圾食品。现在把煮的量减少,大概到7分饱的量,午餐和晚餐中间还加了吃水果酸奶的时间。试行了几天,感觉很好。以前水果也是放到快烂才吃,每餐吃很饱也不太想吃水果。可能是因为煮的份量少了,感觉做起来也比较好掌控,明明是一样的食材,最近减量后感觉做得更好吃了。

所以会在想,之前忙活着工作但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照顾好自己的生活。那些增长的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更多的数字其实流向了类似过期食物这项不必要的浪费中。它并不代表我的生活质量高低。也许更重要的不是去和别人比较这个数字的大小,而是知道这个数字需要达到多少才是自己生活质量‘性价比’最高的时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