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被国人称为百节之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仪式感的重要节日。
供图文/
a5eb3e1a0022
2021-1-9-11:46出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传统文化的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仪式感的重要节日。
现在,为了环保,美好社会讲究按统一规定燃放或禁放。
春节背后的“故事”
供图文/
a5eb3e1a0022
春节,被国人称为百节之首。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趁着除夕来临回老家和家人团聚,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人一起共度农历新年。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即子夜:晚上12时)。
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形式,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春节文化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吉祥与祝福。古时贴联,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现在也有从左到右的贴法,但古字联(尤其是墨字书法)一般还是讲究原来的传统贴法。
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晩辈[即“打”压岁钱:如意吉祥、成长发财(成才)之意],并表达喜欢关爱之意。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这个意义更为中意而温暖。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看春晚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要举办综艺性文艺晚会。大年三十,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亲朋好友可以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随着电视晚会里十二点钟声的敲响,喜气洋洋,阖家团圆。迎接新春吉祥如意到来。
以上这些春节常见的传统习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美好遗产,也是文化传承的美好体现。在春节期间,我们用特有的仪式感,来祈福、祝愿、庆典,希望新的一年,祖国昌盛,家人富贵,人人都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