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经退休八个年头了。
有时候,夜深人静,在梦里还经常回到过去的岁月一一
我是七八年到钻井队工作的。
那是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
当时是四班三倒。上下班坐的都是敞篷汽车,整个油田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到处尘土飞扬;每遇刮大风,
图一
遮天蔽日,呛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
我们的驻地,在新农场。住的是干打垒的平房。夏天最高温是零上40度,冬天最低温是是零下40度。还经常要遭遇七八级八九级,甚至是10级以上的大风。
每遇刮大风,不管门窗关得多严,床上都是一层厚厚的沙土。有时到食堂去吃饭,菜和馍馍都碜牙。
我们钻井队当时使用的是国产最新的大庆130井架。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每次开钻挖泥浆池和给泥浆里加重晶石粉,都是人工。那时虽然年轻,不但要上8小时班,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
有一次是夏天,为了提前开钻,我们夜里加班挖泥浆池。
开挖前,推土机先推出一个大约十多米见方的坑,然后就要人工修整。地基下面很硬,尽是鹅卵石,有时十字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火星四溅;我们挖了一个晚上,困得受不了了,拄着铁锹把将就着睡一会。
为了防止井喷,我们有时要给泥浆池里加重晶石粉。七八个人,轮换着干,有时一个班(八小时)连卸车要加六七十吨,又脏又累,到下班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当时听老工人们说,我们条件还算是好的, 50年代王进喜他们那一代钻井工人比我们苦多了,我们好歹还能吃饱,他们那个时候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特别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初期,吃水都要从几十公里外的小拐用车拉,什么洗澡洗脸,更是谈不上的奢侈。这些我都在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中看到过。
那时候因为设备落后,管理落后,技术落后,钻井生产中的各种安全事故,诸如卡钻、井漏、井喷、顿钻……包括人身事故频繁发生。
图二
我记忆中最深的一次井喷事故,就是克75井井喷事故一一
他是我们单位的一支钻井队打的探井。钻进过程中遇到了气层,突然井喷,由于无法控制,燃起了大火,烧毁了井架,烧毁了钻台,由于没有经验制服井喷,持续燃烧了半个月。
在灭火抢险的战斗中,我们单位组织人员帮消防队拖抱水龙带,我也是其中一员。
井场周围摆放了十几个几十方的大储水罐,装满了水。
当时是初春三月的天气,春寒料峭。
我们来到井场时,天还不亮。看着井口呼啸而出的天然气火焰,震耳欲聋。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