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你追寻和赋予生命意义的过程。
【书目】《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
【版次】2017年12月
【出版】中信出版社
【内容】第八章 人际之乐
如果一个人能随心所欲地进入心流,不受外在条件限制,就已掌握了改变生活品质的钥匙。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大家就会有所收获。
一、微妙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只有在我们因一个人本身的优点而重视他时,他才能成为最丰富的幸福泉源。
人际关系的弹性,能把不愉快的互动状况转变为可以容忍,甚或相当有趣的状况。任何人际交往的情况都可以借着重新制定规则而改变。人际关系的调适性很强,运用适当的技巧就能改变它的规则。
二、寂寞之苦
独处的体验为何如此受到否定?最根本的答案是: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十分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独处时控制注意力,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诸如药物、娱乐、刺激等任何能麻痹心灵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这是一种退化的反应,并不能带你前进。
一个人若能从独处中找到乐趣,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亦即不需要借助他人、工作、电视、剧场规划他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心流状态。
三、天伦之乐
人生最强烈而有意义的体验,往往发生在家庭中。自古以来,人的一生几乎都在家族团体中度过。
家庭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单位,在很多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社交环境,所以生活品质也大部分取决于我们能否从亲戚互动关系中得到乐趣。家庭能带给人极大的快乐,但也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承受的重担。这完全得看家人在相互关系和彼此追求的目标上投注多少精神能量,而后者更为重要。
维持婚姻生活,与家人同住,并非只因为外在的理由。很多享受乐趣和成长的机会,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体验得到,这些内在的回报现在也没有减少;事实上,现在可能比以前还容易得到。因为外在力量还是比内在力量强大,两者消长的结果会使家庭瓦解的趋势再持续一段时间;但能支持下去的家庭,将会比那些违背个人意志、勉强守在一起的家庭,更能帮助成员培养充实的自我。
精神熵是团体生活基本的状况,除非人际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投入精神能量,否则因为每个人的目标都多少跟别人有点儿不同,冲突一定会发生的。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误会就会加深,直到关系因而破裂为止。
从社交关系中得到乐趣,心流活动中挑战与技巧平衡的因素极为重要。如果一个人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家永远是感情的避风港,他就更有勇气去开发自己的潜能。
四、朋友之乐
跟家庭关系比起来,从友谊中找到乐趣要容易许多。我们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或人生目标选择朋友。朋友绝少会试图改变我们的自我,只会帮我们加强自我。
由于友谊通常都涉及共同的目标与共同的活动,所以自然而然能产生乐趣。跟所有其他活动一样,友谊有很多形式,从破坏性到高度复杂都有可能。
与同侪为伴的经验跟所有其他活动一样,可分成不同的层次:最低的层次最简单,但只是暂时摒除混沌、制造快乐的一种方法;最高层次则能带来高度的乐趣与成长。
从一对一的友谊中得到乐趣,需要心流活动的全部条件。不但要有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回馈,更需要从共处中发掘新的挑战。
五、胸怀大我
一个人只有把精神能量投注在与别人共同拥有的目标上,才能成为家庭或友谊的一分子。同样,一个人若认同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种族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就能隶属于这个更广大的人际系统。
心流的观念不仅能帮助个人改善生活品质,也指出了公共行动的方向。或许心流理论对公共事务最大的效用,就是提供一幅改革既有制度的蓝图,使它更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