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心底深处依然忘不了那个牵引心灵的广播节目《罗丹音乐剧场》,每每谈起喜欢的广播节目,忍不住会对她滔滔不绝。我是个沉迷于好听声音的女孩,喜欢听广播,喜欢感受由空中电波里传来的神秘天籁。
自从读大学之后,我就很少听收音机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收音机还是过于单调,电视是声画结合的产物,优越性自然比收音机强,于是将注意力慢慢转移到电视上。只是后来很少发现让我迷恋的声音,电视让我不用再去想象主持人的样貌,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表情,我致力于看画面的绚丽与内容的趣味性,完全忽略了主持人的声音。
现在想来,我还是更喜欢在深夜听着收音机的感觉,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个遥远的愿望:当一个电台节目的主持人,可以在电波中选找到另一种人生。为此,我努力学习普通话,梦想着有一天也许有那么一个机会,让我圆梦!现实总是让人很沮丧,我的普通话倒是进步了,可是平凡普通的声音让我注定与这个美好的愿望擦肩而过。虽然沮丧,但是我还是感谢上苍,现在我有幸能读广播电视编导,在大千影视中寻找到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快乐,或者用乐趣更为贴切。我应该满足的!
《罗丹音乐剧场》:感悟经典、品味人生。
关于罗丹:她既不同于舞台的音乐剧,也不同于传统广播剧。她同时拥有舞台音乐剧的音乐特性、传统广播剧的广播特性。她融合了文字的音韵美、音乐的旋律美、人声的表现力、广播的戏剧性,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她舒缓而优美,随意而流畅。在这里,音乐不再只是简单的陪衬与烘托,而是作为贯穿全剧的灵魂而存在,与美好感性的人声一起为我们演绎出一幕幕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聚散沧桑。
这是罗丹在很正式场合里的介绍文字,多年来,在朋友们的印象中,她是音乐剧场,是一档广播节目。她的前身是1997年的一当音乐广播节目《飞翔城市》中的一个子栏目《城市恋曲》,主持人罗杰和程丹取了各自名字中的一个字,再引用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那句经典名言,于是在1998年1月就有了一个独立的全新节目《罗丹音乐剧场》,喜欢她的朋友简称罗丹。N年了,听众换了一茬又一茬,罗丹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唯一没有变的大概就是从98年沿用至今的节目大片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还有耳朵,还有心灵”
这是罗丹的信念,永远不会改变。
今天,罗丹不仅仅是一档节目,她是一个声音,另一种生活,是想象力在奔跑,是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在突围,是一种纯真的心态 一种对美好的向往……
其实,罗丹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们,在一起!
这是我昨天上网查到的资料,原以为这个节目早就消逝在繁华喧嚣中,没想到时隔多年,她依然还在,我很惊讶!这个节目还在继续,也许证如资料上所说的:今天,罗丹不仅仅是一档节目,她是一个声音,另一种生活,是想象力在奔跑,是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在突围,是一种纯真的心态一种对美好的向往……
以前我也试图查过这个节目,却没有查到很详细的资料,直到昨天我才发现,我很幸运在她开播之际就在关注她了,在初中三年里,我一直不间断的关注她、聆听一个又一个感人且让人记忆犹新的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有一个故事的名字叫《无雪之冬》,很喜欢那个故事的结局,没有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一个发生在医院里的简单爱情,两个孤独的病人,几次的碰面,几次的心灵碰撞,朦胧的情愫,没有任何承诺,没有甜言蜜语,一切只在用心体会。两人只是一个简单的约定,第二年冬天再见面,两人病愈后各奔前程,第二年没有下雪。但他们却很默契来到当时住的医院,再次相见,两人内心情感千丝万缕的纠结在一起,对望了很久,最后女主角说了一句,我累了,男主角轻轻说了句,好好睡吧!于是二人静静相拥……
《罗丹音乐剧场》播出的广播剧,并非只是描述或简单或激烈的爱情故事,她更注重表现一种情怀,构建一种意境,给人一种感悟……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并且恋恋不忘!